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美林:中国改革红利正逐渐消失 国并不富人均GDP也低
财经国家周刊 2010-10-14 02:12:25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话题四:价值观与软实力

   一个国家在发展历程中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并非最优选择中国该如何提高国民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国民的价值观,打造国家软实力。

   方方(摩根大通):我从两个角度来谈。第一,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第二句话是恩格斯说的,他说没有哲学的民族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也就是说,如果你纯粹只有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不会长远,你在国际上也不会受到尊重,这反过来也会拖累你的经济发展。

   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可做的事情仍很多。比如说,我们要建立起自己的国际观,要把自己放在全球社会里面看。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当我们出国旅行,当我们在全球进行文化交流、外交交流的时候,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代表。这样一种意识,这样一种体系的建立,现在是不够的。

   另外,中国声音对全球传媒的影响也还不够。现在全球传媒如果想得到中国信息,他们会找到中国媒体,但是如果他们想去看对希腊问题的评论,或者对意大利建筑的评论,它可能不会想到中国媒体。而恰恰在这些方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渠道,会对国际社会的思想,特别是会对下一代人的思想、理念、观念起到影响。

   这些方面是我们可以做更多工作的地方。有一天,中国能给全世界提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然后用各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全球思想文化体系里面去,润物细无声,慢慢影响全球对中国的看法,对中国的认识,这才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最终目标。

   刘二飞(美林):我想着重提出的一点是:首先要硬实力,然后才有能力实现这些修饰语: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复杂的地方在于,实现这些修饰语都是有成本的。一方面,经济必须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绿色发展,软实力提升,这些目标加在一起就比较沉重,给中国提出了很难的课题。

   实际上,一个阶段内很难实现太多的目标。经济发展的火车就那么快,一会加上这个负担,一会再加上一个负担,对速度就会有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那就要求我们继续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汪涛(瑞银):不论个人还是国家,不追求物质利益不现实,但仅追求物质利益又不完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通过强调解放生产力,解决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丰富的重大转变。进入当下,中国的各级管理者在注重GDP数据的同时,如果更多地将就业、治安、民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管理评价体系,可能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

   中国发展的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都很快,同时中国的大城市、东部地区和内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别。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关键不是硬件,而是普通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是如何生活的,他们获得了怎样的福利和服务,获得怎样的社会机会。这一点中国与西欧北欧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乔红(高盛):现在国家间的竞争,比规模,更比增速。这一点上中国是很突出的。从我的工作经验来说,5年前研究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前提。发达国家中像日本,我个人感觉对于老年人更适合,日本多年基本没有增长,十年前看到的一个店,到今天还是那个样子,没有变化,缺乏刺激。而在中国,似乎更适合年轻人,新事物层出不穷,充满活力。随着中国的进步发展,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人才,会越来越好。

   常健(巴克莱):世界还不了解中国,中国要有一个大国的心态,需要有耐心给他们时间来了解,创造机会让他们了解,奥运会、世博会都是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近年来,中国也做了一些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一个大国不仅要有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考虑向世界提供一种文化和制度参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