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杜泊贞:投资艺术就是投资历史
来源:经济观察网 2008-02-19 13:40:22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杜氏拥有文学学士学位(美国塔夫茨大学)及中国艺术史的硕士学位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之后为了寻得一个更主动性的也更加稳定的事业,她转行去做银行业务。自1982年起于美国信孚银行(B杜泊贞nkers Trust Comp杜泊贞ny)在纽约、伦敦、东京及香港的分处工作达14年。她1996年离开该公司的时候,已经是信孚银行的常务董事。但她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的热爱一直没有减弱,在银行工作的经历为她开拓的国际视野,同时她的管理才能在之后的艺术领域得以发挥。她于1996年加入,出任展览Chin杜泊贞: 5000 Ye杜泊贞rs (中华五千年)的项目主任——此展览于美国及西班牙毕尔包的古根汉姆美术馆举行,获得空前的成功。后来杜泊贞女士成为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副馆长,负责该馆的全球业务和展览。杜泊贞女士2002年起旅居香港,参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亚洲文化协会等机构得组织工作,并与香港政府有一些关于博物馆方面得合作,同时,在香港大学修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学位。杜泊贞女士告诉我,她的丈夫和四个孩子都在香港工作和生活。

尽管她拥有在银行从业的背景,但是提到当代艺术收藏与投资,杜女士对收藏家者提出的建议是,与其把收藏艺术作为一项经济投资的手段,不如把它看作是投资历史;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与其带着该作品一定会增值从而可以大赚一笔的心态,不如认真地去考虑如何为博物馆做一些贡献,无论是已经落成开放的博物馆,还是正在建立的新博物馆,你可以为这些博物馆捐献你的能力、你的天赋、钱财或者当代艺术的藏品。因为只有这样,你们中的每个人才能为完整的当代艺术历史的保护做出重要的、持久的贡献。这样我们的艺术史才能延续下去,这将是我们后代的福分。
EO:1996年的中华五千年的展览非常成功,如果让你再有机会做一个如此大型的展览的话,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会更关注哪个领域的艺术作品呢?
杜泊贞:我不知道,我目前在集中精力完成我手头上的工作,没有办法想其他的问题。我在做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回顾展,时间跨度在1979到1993年间。之所以选93年,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真正对他们发生兴趣之前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很少有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另外,当时在中国国内也有很多学术上的辩论。实际上,从9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开始回到中国国内。中国有很多艺术家在中国改革开放初的时候离开了中国,陈逸飞应该算是最早的,另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艺术家,像陈丹青,艾未未等都去了国外,因为对他们来讲,国外提供给他们的机会要比国内多,另一方面,他们去国外也是为了寻找新的创作方向。所以大概在八十年代有一拨艺术家去了国外,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也有一批艺术家离开了中国。而现在他们回来了,这是很有趣的一个现象。因为现在中国国内可能又比国外可提供的机会多了。

EO:以前西方收藏家买了很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带到国外,而现在中国的收藏者开始强大也开始从国外买回这些作品了。
杜泊贞: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由中国藏家来收藏,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艺术品应该出现在美术馆里。中国有很好的博物馆,比如广东美术馆就做得很好,上海美术馆也很不错,还有现在的中华世纪坛。这些美术馆都在展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们是如何开始搜集这些当代艺术作品的呢?这是个问题。这离不开私人收藏家的支持,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资金都是个问题,现实就是,美术馆本身根本负担不起收藏的费用。他们没钱到拍卖行或者交易市场是去购买作品,或者顶多买一两件作品,所以只能有赖私人藏家的支持。据我所知,美国绝大部分的收藏品都来自个人捐赠。建立博物馆,首要的是有人收藏艺术品。不仅是在中国,在很多其他国家也是一样,人们去建美术馆,大概用一两年的时间就够了,都是一些很漂亮的建筑。而其实这应该是最后一步要做的事情。首先第一步要做的是人们对艺术感兴趣,获取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开始收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使你特别有钱也不可能一下子收藏很多东西。你必须花很多的时间去了解去挑选。

EO:你曾说过,投资艺术就是投资历史,必须考虑它的历史价值。怎么来评定一个作品的历史价值呢?
杜泊贞: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个人收藏家是很重要的,这些大的博物馆,像古根海姆美术馆,都要依靠私人藏家的支持,不同的个人收藏了不同的东西,可能有些人其中收藏了印象派的作品,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对极简主义更感兴趣,有人喜欢名家作品,有人可能热衷行为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对艺术品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收藏里很有意思的一点。当把这所有的人的收藏放到一起,就更有意思了,在这之上还有艺术批评家,学者对这些收藏做出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同时也存在此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藏家收藏时考虑的不是这些问题,而仅仅是个人兴趣,我喜欢这个作品我就买下来,这也无可厚非。然后藏家们捐出这些艺术品,批评家、学者、历史学家对它们分析,点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大家渐渐地达成某种共识,谁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哪个阶段又在艺术史上有非凡的意义。这需要时间,还有人们批判性的眼光,各种各样的观点的争论和融合。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同样,有藏家,有历史学家,他们整个的操作过程也是这样的。也是有新作品产生,人们争论,评价,得到结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关于艺术品价值的争论。

EO:在西方有很多独立的评论家,但在中国,你是否认为这方面有所欠缺呢?
杜泊贞;这取决于多少人参与到艺术评论里来,也取决于他们对艺术有多大的兴趣。在中国,有很多批评家本身就是艺术家,或者是做艺术品投资生意的人,所以才会有一个比较混乱的分工。
我认为是这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感兴趣,有更多的人想知道,这是什么,什么是更好的。人们也处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对艺术品的价值有一个认识,教育体制也会慢慢地建立起来。而且你在做艺术品收藏的时候,你肯定需要一些专业的建议,比如你是个商人,很有钱,你的主业是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你的副业则是你的兴趣爱好,那就是艺术品,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你信任的顾问来帮你选择。就好像说你想让你的工厂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你同时也希望你的收藏是最棒的。在工厂里你会雇佣最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指导你的生产,在艺术品投资方面,你同样需要一个专业的顾问来帮助你挑选要收藏的艺术品。

EO:那么讲讲亚洲艺术文献库吧,这个机构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杜泊贞:我不知道他们正式成立是什么时候,但是是在2002年开始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感兴趣,之所以开始做这个事情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以及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人缺少这方面的资源。而这个文献库像一个博物馆一样,我们搜集各种初级高级的资料,像报纸或者杂志上的文章,一些艺术家的采访和信件,还有书籍。我们收集到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你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它是对大众开放的,而且我们鼓励你们去查。你可以查艺术家,然后就能找到他在各个时期的作品的介绍,你也可以按年代查,按国家查,通过这些关键词找到你需要的信息。旨在鼓励和帮助对亚洲地区当代艺术感兴趣的人做一些研究工作。人们告诉我说他们离了这个数据库简直无法工作。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