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浅谈疯狂的艺术品:艺术品市场的”拐点“到了?(图)
来源:中央电视台 2008-10-17 09:53:20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罗先生说他买画的方式是如果认定这个艺术家有发展,他就会成批买入,这样的价格会比单张便宜。罗先生还说他身边像他这样的朋友还不少,之所以每年都不断的投入是因为看好未来的市场,认定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一时间,所有关于投资方面的专业报刊杂志都有了艺术品的专有版面,电视台关于艺术品的文化节目中频频为他们估价,2007年6月18日民生银行高调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只艺术品基金。这只高门槛、高收益率的基金产品很快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今年8月一条贷款买画的新闻引起了高度关注,报道中透露:在某拍卖公司今年春拍的拍卖会上,一幅作品落槌价为30万元,购买者张先生当时付了50%的首付款15万元,在此后时间内定期还款。

    艺术可以投资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原本很狭小的,以收藏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更多的出现了投资的行为,甚至是投机。

    蒋伟:投机和投资我是没有把它完全分开,投资和投机是一样的,我认为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里,投资、投机这个部分的人占了大概80%,10%是艺术消费的人群,还有10%是艺术收藏的人群,至少是有收藏趋向的人群,但投资和投机还是占了最大的比例。

    苏富比顾问:金钱和艺术。当然你没有金钱,你谈不到你去投资艺术,但是在国外大部分是收藏家去买东西,可是在国内,大部分人是想来卖,特别一买画的时候,马上先问你,这个会升值吗,每个人都问的一句话是会升值吗,多长时间你认为升多少钱,每个人问的都是这句话。

    国外投资者的运作

    正处于在发育期的国内市场,正在如饥似渴寻求更大财富的买家,正在膨胀得失去理性的众多投机者,这些信号都在强烈吸引着许多国际炒家。在国外生活近20年的独立批评家和策展人费大为还向我们讲述了国外投资者们的运作。

    费大为:在这个时候就有很多非常庞大的计划来扑向中国当代艺术,这些庞大的计划就是数千万数千万的,一个是像这种叫对冲基金或者是一些大的资金,他是透过大量的作品,就是到中国来20个代表的艺术家把你都买空了,比如我买你的技术,每个人给你投入一两百万美元,当时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一个艺术家一拿拿进来一两百万美元,作品大批出去。

    费大为:如果说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整个一百多年来的市场的波动,你说有哪一种艺术现象可以上涨100倍、500倍、1000倍,这是没有的。那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费大为参与举办过一次当代艺术的展览,并向当时世界上有影响力的500家画廊和艺术机构推荐过中国当代艺术,共发500多封信,却只收到了一封回信。

    费大为:当时1989年做展览的时候,那些艺术家做完展览后作品都没有办法运回去,如果能够卖掉一个作品,那就是一百块钱、两百块钱,黄勇平当时一件作品一百块钱就卖掉了,

    此后,他移居巴黎。费大为介绍说,90年代,整个国际艺术品市场都陷入了相对的低迷,大家都在等待和寻找一个切入点,来重新挖掘市场的可能,而中国经济的增长,让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投资者们看到了这种希望和可能。

    费大为: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什么概念是比较有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又是在并没有完全进入西方的艺术市场,所以它的价格还不是很高,所以这个东西对这些做艺术市场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个可以操作的一个点,。

    这种目标清晰,手法娴熟的炒作,对于他的结果,费也有自己的判断。

    费大为:但是这批计划是三年、五年,一般来说就是三年,他要把它炒作成一个很高的价钱,一般就是五倍、十倍的价钱他就脱手了,脱手以后他就不管了,他知道这个是他自己做出来的,他赚到这个钱了他就走了。

    其实每一次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投资领域总是在寻找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他们除了具有商品的特性外,还经常具备文化的概念,这使得他们的价格无法估量。这让人们想到了早年同样被炒到高价的普洱茶。

    直到今年6月中旬,普洱茶的价格暴跌回归,让持续四五年之久的“普洱茶风波”终于画上休止符。作为普洱茶主产地的云南省有关官员,首次在京向媒体公开了普洱茶价格大起大落的真实原因。其中,金融资本的介入,被认为是主导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品市场的拐点到了?

    经济学上著名的“最后一个傻瓜理论”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得到充分地演绎,市场越趋繁荣,越会衍变为投资手段,越会有可观的资金源源投入。金融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一旦资金退场,最终的接盘者也因高价购入不愿轻易割肉,市场不可避免的迎来的冰河期。这种炒作虽然在一定阶段使市场内的人赚到钱,但留下的将是严重的投资信任危机和市场的萎缩。

    费大为:因为到了市场要到尾巴的时候,它主要是一种恐慌心理了,谁都知道我拿到这个东西我要传给下一个人,我十块钱买来二十块给你,二十块买来五十块钱给你,突然停在你手里了那不是很恐慌吗,所以大家都要会尽快地把它卖出去。

    这样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90年代的日本。80年代末日本经济飞速发展,艺术市场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对印象派油画情有独钟的日本人,用高价购买了大量油画,但从此再也没有找到愿意在此高价接盘的人,梵高的《向日葵》至今以八千多万美元的高价无人问津。

    同时,随着艺术市场的丑闻和经济滑坡而突然破灭,导致日本的艺术市场进入长达十几年的冰河期。投资者无心购买艺术品,画廊,拍卖行,美术馆相继倒闭,关门。

    任何市场的发展都是与当下的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此时当美国的金融风暴正在迅速蔓延时,全球的投资者们的眼光都在时刻紧盯着未来经济的动向。正在此时具有国际艺术品市场风向标之称的“苏富比”拍卖行上个月在纽约开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