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开始经历自我洗牌。金融危机成为压倒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本刊记者/杨时旸
狼真的来了。
近两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圈内圈外都在喊着“狼来了”,今年刚结束的苏富比秋拍上,没有人再喊,因为大多数藏家都跑了。藏家们用脚表达对市场的谨慎。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开始经历自我洗牌。金融危机成为压倒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究竟走向何方,所有人都在观望。
流拍近半的苏富比
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投资公司“雷曼兄弟”正式宣告破产。两天之后的苏富比在纽约开锤,这场“亚洲当代艺术”的秋拍最终只以851.3万美元的成交额落幕,211件作品的成交率只有64.9%。
而这也将是亚洲当代艺术最后一次出现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场上。从2009年开始,苏富比将把亚洲艺术作品全部集中到香港进行拍卖。对于这样的调整,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解释说,“只是把在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部分合并到香港来,通过这种整合使得这个部分的拍卖更加向亚洲市场集中。这种合并并不意味着缩水,对于香港来说,由于吸纳了纽约等地的亚洲当代部分,量其实是增加了的。当然,合并之后会让包括人力在内的各种资源得到集中实用,会更加有利于这部分的工作。”
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买家,更多来自亚洲以及欧洲。因为2006年春天在纽约的拍卖出现颇多高价,使得人们以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核心在纽约。这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藏家购买更加便捷。
这样的战略转变也使人们更加关注10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现代及当代亚洲艺术”的夜场拍卖。这个夜场被人们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47件拍品,估价超过2.45亿港币。
但是,结果更加差强人意,成交率59.6%,成交额1.17亿港币,不足估价的一半。虽然,拍卖的前三名仍然是包括蔡国强、张晓刚在内的中国当代艺术,但是颓势已现,无人能力挽狂澜。
面对这样的结果,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也不得不承认,“本次拍卖中部分拍品估价过分乐观。”
苏富比对于拍品的收集和定价工作一般是提前于拍卖会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在秋拍前的这段时间,虽然人们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泡沫有过充分讨论,但仍抱有乐观的期望。而当金融危机突然到来的时候,苏富比秋拍的所有估价已全部完成,木已成舟无法更改。“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我们的东西都已经收完了,当时,藏家对于自己手里的藏品不愿意撒手,觉得值这个价格,所以定得偏高。”苏富比北京顾问蒋异对记者说。
还有一个原因使得苏富比对此次的秋拍“过于乐观”。2008年春天,在众多拍卖行结果都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苏富比春拍亚洲当代艺术的成交率达到79%,中国当代艺术成交达90%。“他们那次属于侥幸逃脱,他们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一手打造了知名画家尹朝阳的著名经纪人伍劲对记者说,“再加上雷曼倒闭,飓风,能赶上的倒霉事,苏富比这次都赶上了。”
这一次拍卖,对于伍劲来说是近5年来最轻松的一次,他在香港的拍卖现场看着一件件作品流拍,“就是一个字,惨。我到现场就为了最后验证一下。”伍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