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4种:
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
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当储蓄超过投资时,资本的决定力下降,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变成“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靠,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美国经济学家小阿尔佛雷德·钱得勒称这是“经理革命”;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研究从公元900-1700的西方经济史,提出制度的产生是源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成为经济学界的焦点。同一时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使我们可以从产权决定角度研究企业和企业家,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希望从产权关系下解决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监督等问题;根据产权理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家的角色就是资产的代理人,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家”这个词16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即指挥军事远征的人。18世纪法国人用这个词定义其它种类冒险活动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1815年,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尽管萨伊忽略了资本形成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两翼。
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1942年“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使“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 熊比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发展是动态的,是对现存的均衡状况的改变。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这些被称为“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创新是增长的灵魂,创新是公司成长迅速的原因。特别是在今天,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进步,创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发展超过传统的大公司,美国小企业局的统计表明,新公司创造的新产品比大企业多25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费用所获得的创新利润是大企业的4倍,新公司创新进入市场平均是2.2年,而大企业是3.1年。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新,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领路人。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科卡走马上任,一举扭亏为盈。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员工,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似乎在用实践说明企业家的真正价值。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说”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说”。卡森(Casson.Mark)对企业家和企业家职能的界定。卡森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企业家判断(Entreprenurial judgement ),企业家就是专为稀缺资源协调做出判断的人。在企业家功能上,除肯定熊彼特的“创新功能”外,提出:1、套利功能;2、创造市场的功能。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制度,促使市场的形成。
我国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家定义
我国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家定义,是将经营者如厂长经理(Manager)当成企业家(Entrepreneur)。中国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改革历程,发现国企经营者的选择用过了委任、任命、承包等企业制度,均未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根本就是“企业家缺位”,经营者只是“国家的干部”;更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经营者选择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我们的经营者平均经营能力不会比总人口的平均能力高多少,我国国企亏损面达40%以上,除了其它因素外,经营者的选择不当是最大的问题,以国企的经营者为例,没有经营者的进出机制、淘汰机制,经营者队伍仍然维持在一种令人难以满意的水平。 综合几种分类:权威人士得出以下比较准确的定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发展线索都与企业家密切相关,企业家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稀缺的社会资源.从企业家的特征、职能及其职能的实现来探索分析,有可能得到理论与实践上协调一致的企业家定义答案.企业家的特征是指企业家精神与能力的本质属性,企业家的职能是由企业家市场职能、资源职能、管理职能、创新职能为主体的职能体系.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具备企业家本质特征,在一定环境条件约束下,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家职能,并取得显著成就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