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画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艺术创意园区横空出世,各种关于各类艺术活动的讯息不断地登上报纸、杂志的版面……上海的艺术氛围显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继北京之后,上海已成为国内另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集散地。
借此次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开幕前夕,笔者与参展的部分上海画廊,就时下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
问:画廊如何规范自身操作?怎样营造诚信的艺
术土壤?
大剧院画廊负责人俞璟璐:一个新市场的发展成熟,必须有消费者的积极参预,虽说没有艺术家和作品就没有基础,但这要靠我们的积极引导。目前,为了开拓艺术市场,艺术家、评论家、中介者需要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多方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认识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和流通价值。让更多的人认同艺术品的这种双重价值,使艺术品的收藏、购置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首先画廊和国内的协会、团体、艺术家们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大量的展览,让人们了解、理解进而欣赏中国的文化艺术。此外,画廊需要找到优秀的或有潜力的愿意合作的艺术家,进行到位的宣传介绍,实行规范的经营。这里有很重要的两点:一是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会有不少变数,选好能合作的对象不容易,人是最主要的;第二是定价一定要合理,要让收藏者有保值升值的空间,使艺术品的流通成为一种良性循环。让艺术品在流通中实现它的收藏价值和流通价值。为此,画廊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操作,避免人为的哄抬吹捧,自欺欺人。否则市场一旦搞乱,三方都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
问:在艺术品市场上升期与低谷期,画廊如何来调整经营方针?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蓝岸画廊负责人王永辉:我们不会关心艺术品市场的牛市或者熊市,也不会随之调整经营策略,艺术品经营与收藏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所以基本上可以回避短期的波动。从价格上看,无论是收画还是卖画,不会考虑随行就市的问题。本质上,艺术品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市场,它只与艺术家的劳动及其品质相关。
波动的只是“噪音”,与其把精力花在关注市场波动上,不如花在培育藏家、培育艺术家身上。波动是反复存在的、无法消弭的,总是去捕捉波动,就放弃了自我,失去了准心,就与我们的出发点相悖。这样,我们当初为什么不去做贸易而来做艺术品呢?
问:国内画廊为什么要代理国外艺术家作品?中国的收藏家对国外艺术品的收藏意识如何?
熏依社画廊负责人洪欣:介绍国外艺术家以及外籍华人优秀作品到中国有利于活跃国内艺术市场的氛围,对提高国内艺术市场整体水平有所帮助。为更好地从事国际艺术交流我们年内将在巴黎和东京开设新的画廊。
国内美术馆、博物馆藏品不够丰富,举办的各类国外艺术展览水平也需不断提高,国内收藏家对国外文化艺术的认识也较贫乏。我们期待通过美术机构对收藏家的引导,通过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藏家开拓视野了解国外的文化艺术,能加强对国外艺术品的收藏意识。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去完成,才能让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不走入瓶颈,对国内外艺术品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问:请推荐一件在本届沙龙推出的艺术家作品。
三尚艺术负责人张健:曹力是我们主要代理的艺术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浪漫的情怀,诗意的联想,生命的欲望,通通倾泻在画布中。《谁不会飞》是曹力这种艺术风格的完美体现,且表达更加娴熟。充满活力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在寓言的层面上以奇特的场景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给予画家的内在体验。油画创作类似交响乐作品,线条中似手颤动着隐秘的情感,擦出一片朦胧的调子,仿佛不知不觉透露着茫茫世间人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