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观复二十年的心路历程-马未都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当代文化学研究院 www.artsfans.com 2016-11-05 15:58:19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艺博讲堂

 

 

 

 

组委会副秘书长顾之骅先生作开幕词

 

 
前言:

 

   为纪念上海艺术博览会二十周年而举办的“艺博讲堂”在上海艺博览会开业期间也同时举办系列讲座,3 日首日下午组委会副秘书长顾之骅先生作开幕词,收藏专家马未都先生,祝君波先生作精彩演讲,全场座无虚席,近600人出席,很多迟到的观众自始至终站立3个小时 ,上海政协副主席徐逸波、虹口政协主席管维庸等领导与广大收藏爱好者听完演讲。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今马未都先生以《观复二十年 心路历程》为题介绍了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创建我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的甘苦和体会。分析了博物馆的努力方向。祝君波先生以《瓷器艺术的衰落与振兴》为题以翔实的资料和精彩的图片分析了中国瓷器和民窑精品瓷以后的衰落,提出了珠山八友开创的艺术瓷,是振兴当下国瓷的艺术方向。现场观众中有上海浦发银行的专门组织的七十多位高净值人士入场,领队柏依菁女士说:“让银行的高端客户参与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引导他们的收藏投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本届艺博讲堂后续还将 邀请到丁绍光、陈家泠 刘小晴、周长江、杨正兴、刘传铭、郑好、董国强等名家到场演讲。

 

    随着今天(3日)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为纪念上海艺博会二十周年而举办的“艺博讲堂”也于下午二时在上海艺博展览中心举办。组委会副秘书长顾之骅致开幕词。收藏专家马未都、祝君波先生作了精彩演讲。

全场座无虚席,近600人出席,很多迟到的观众自始至终站立了三个小时。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虹口区政协主席管维庸等领导与广大收藏爱好者一起听完演讲。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今天马未都先 生以《观复二十年的心路历程》为题介绍了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创建我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观复的甘苦和体会,分析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指出了民营博物馆的努力方向。祝君波先生以《瓷器艺术的 衰落与振兴》为题,以翔实的资料和精彩的图片,分析了中国瓷器在失缺皇家官窑、外销瓷和民窑精品瓷以后的衰落,提出了珠山八友开创的艺术瓷,是振兴当下国瓷艺术的方向。

    现场观众在参观艺博会以后又听了这场演讲,都感到很有收获。这次讲堂,上海浦发银行私人银行专门组织了七十余位高净值人士入场,领队柏依菁女士说,“让银行的高端客户参与艺术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引导收藏投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届艺博讲堂,后续还将邀请到丁绍光、陈家泠、刘小晴、周长江、杨正新、刘传铭、郑好、董国强等名家到场演讲。
                            
艺博讲堂秘书处供稿

 

 

 

 

 

 马未都等做客艺博讲堂

 

 

 

观复二十年的心路历程


                      (根据录音整理)

 

                                                    马未都


收藏专家马未都 做客艺博讲堂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今天下午这么多人,我很感动,我觉得上海的氛围比北京强,上海拿手机拍照毕竟是少数。

我刚刚来的时候,匆匆到上面看了一眼,艺术博览会的氛围和展览的内容比我想象要好一些。我们都知 道今天的经济在一个相对低潮期,所以在这种时期能有这样规模的展览,有这么多人参观包括购买,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尤其今天还是一个工作日,我相信周六、周日的人一定会非常拥挤。这是上海艺术 氛围、文化氛围比北京好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我要重新说一下我跟上海有什么关系。最简单的关系,我本人是在上海诞生的,在北京出生的,你们慢 慢琢磨这句话。我爹妈在上海都是军人,我爹妈在上海相识结婚,怀的我。所以诞生就可以理解。1954 年底我父母奉命进京,带着我,在301医院生下来我,当时301医院就是协和分院,接生我的大夫是叶惠方,她今天还活着,我很幸福。

我们讲心路历程20年,正好和艺博会不谋而合。我前几天办的观复20年的庆典,想到今年很多活动都是 20年,比如凤凰卫视20年,为什么比较重要的活动都是20年呢?我说1996年是比较重要的年份,受尽屈辱一百年的香港将回归,大家比较兴奋,所以创办很多不同形式的个体,比如艺博会,比如观复博物馆 、凤凰卫视,这些都是整整20年的历程。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因为我最好的日子,我41到61是人生最美好的20年,做了这样一件事。这件事如果有来生,我就不做了。我跟别人说的不一样,别人常说,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做这件事,我真没那么决心。如果有来生我开个小吃店。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不一定非得做博物馆,但是我要做一定做好,这是我的人生态度。所以观复博物馆走了20年,20年前10 月13日获政府批准,成为中国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博物馆,至今20年了。

    20年来我们一步一步向既定目标去。我可以说一个数据,在我做博物馆时候大概2000座博物馆,今年大概5000座博物馆,我做博物馆之前这2000座博物馆百分之百是公办的。到了今天民办博物馆已经突 破20%,20年突破20%,如果再有20年,到2036年,如果再能上涨20%的比例就可以跟国际上接轨。像美国 ,公私博物馆4:6,40%是国有的,60%是民间的,今天我们是倒过来的,我相信未来的民办博物馆会越来越多,因为它机动、灵活,这也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创办博物馆,从有这个念头到现在已经25年,大概1992年我们申请过,当时官方的态度认为这事与 个人关系不大,因为博物馆都是官办的,只过了5年,各个条件都成熟了,不仅是个人的条件,还有国家 的条件,我们所有做事都依赖于国家这个最强大的背景,没有国家背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当时1996 年条件成熟,获准我成立了,做了北京观复博物馆,之后在杭州、厦门、深圳等地设立分馆。上海还做了一个西岸馆,天津做了一个博物馆,现在计划已做和未做的博物馆大概有7家,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呢 ?是希望文物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我们先讲一讲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并不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过去有博物馆功能,或者有博物馆 功能理念的往往都是宗教建筑,比如佛教建筑、基督教建筑,都容纳了大量文化信息和实物。最初的博物馆观念,是宗教建筑替我们去完成的。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开始做博物馆,只不过200多年,200多年对 我们来说是很近的时间。

    我们第一个做成的博物馆是大英博物馆,英文MUSEUM字根就是缪斯女神。中文“博物”这个词很早 就有了,西晋张华写过《博物论》就是博览众物。

    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是大英博物馆,最初的雏形在17世纪就出现了,但是大英博物馆是真正向公众开放,当时有个英国医生汉斯·斯隆把自己收藏的8万件艺术品以不对等价捐给伦敦市政府,当时说政府给8万块钱,一个一英镑就可以了。他跟伦敦市政府达成一个条件,有利于文化传播即与大英博物馆签署这 个契约。这句话非常重要,以至于影响了所有办博物馆的人。有利于文化传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免费 ,所以今天各位到英国参观大英博物馆是免费的,但是一般里面会有十个八个展览需要收费,所以你去看这些小展览需要另外付钱。

    260年来伦敦市政府一直遵守这个契约精神,一直坚持免费,大英博物馆经过数次扩大、拓展。曾经有人提出过是不是收费,因为世界大博物馆基本都是收费,英国人认为契约是不可以更改的,至今保持它的免费。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建议票价,这个票价不停地提高。我第一次去大都会博物馆,建议票价是8块钱 ,现在20多块钱,他建议你交,你不交钱也可以看,你对文化的尊重表现在你的出资上,所以它是自愿 的。当然我也希望未来观复博物馆也是实行建议票价,我一开始实行建议票价,有人告诉我,不行,原来电影院试过,整场电影一个人都不付钱。我们的文化有很多从众心理,大家觉得付款吃亏。所以暂时没敢实行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当我们都认为自己有尊严的时候,我觉得付费是一个很容易做到的事 情。比如我在微博上,有时候人家给我发个文章,我觉得很精彩就打赏,给很高的钱,以至于我才知道微信不是想付多少钱就付多少钱,有个上限,那个人就会很悲摧,不知道我付过很多钱,只是没付过去 。

我们知道大都会博物馆,其实美国重要的博物馆不在纽约,在华盛顿,华盛顿有博物馆群,有国家图书馆、画廊等等19个单位,包括研究室。这是一个叫史密森英国人捐的。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我们的楷 模,当年捐给美国政府时,给美国政府提出唯一条件,(他比斯隆先生还低,斯隆先生有个简单的对价 ),说什么钱都不要,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美国政府在一百多年前答应了这个条件,就是史密森尼博物馆群,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群。如果去华盛顿很认真看下来,最短需要3天 ,场面之大,东西之丰富,你永远看不完。

史密森把这个东西捐给美国政府是为什么呢?他基于很简单的原因,他说美国太土了,一点文化都没有 ,美国都是牛仔,一定要用文化熏陶一下他们,我捐点博物馆。把这样重要的博物馆捐给美国,史密森 本人至死没看到这个博物馆落成。我想这是一个襟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种襟怀。我们试图让自己 的心怀更加宽广。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一些先贤的书,为什么要对宗教产生敬仰,就是希望 自己的心怀更广阔一些,但可惜我们做不到。比如我知道这么感人的事,如果让我观复博物馆捐给非洲 一个国家,我估计也不成,我做不到他那种境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你让我捐出来,看我捐哪儿,如果觉得这儿可以,我有可能捐,如果让我捐给非洲,咱先不说国家允不允许,我这关就通不过,证明我 们个人的襟怀不如人家。那是一百多年的英国人,所以做博物馆的人,应该对史密森本人致敬。

博物馆最初都是私人概念,比如这么多大的国有博物馆,比如国家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故 宫博物院最初是爱新觉罗的收藏,只不过把他赶出去,然后挂一个牌子,成为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是一帮商人,一百多年前赚钱以后,用商业资本买来的博物馆,也是个人做的。大英博物馆是斯隆医 生的,像欧洲这些,包括凡尔赛宫,包括法国枫丹白露宫,包括欧洲最著名的吉美博物馆,都是吉美本人的收藏,都是跟个人收藏有关。个人收藏没有公共意识,工业化非常重要一点,就是打开了公共艺术 一个大门,我们过去讲的都是私藏,每个人都是私藏,秘不示人,这是中国古老的观点。这种狭隘的私 人观念,导致社会对公共财富不能够欣赏、学习、研究,博物馆出现就使我们公共财富得以利用,这就是办博物馆的好处。

今天我们都知道博物馆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发挥着无尽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发祥地, 是一个国家的标杆。今天世界各地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如果想看我们自己灿烂的文明一定要到博物馆去,因为博物馆任何时代的东西,都以证物的形式告诉你,我曾经有过。而过去用文字、用抽象的形式 告诉你。记载文明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叫文字,文字是以抽象的方法,可以划时空告诉你,但是文字可以粉饰,可以不那么准确记录当时的情况,但证物不一样,证物可以记录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利用证物史,又可以推翻文字史,最好的历史是文字和证物相辅相成,互相印证的一段历史,这就是办博物馆的必要性。

我创办博物馆最初不想起名,就想叫个古典艺术博物馆完了,行政单位不允许,就得起一名儿。得想起 一什么名,当时看到“观复”这两个字,观和复在64卦是两卦,两个卦象比较好,而且两个卦象之间相 互可以呼应,所以就取了这个字,起名并不是看观卦、复卦,而是看到《道德经》,他说“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它是什么意思呢?你得把自己放空,比如宗教、佛教,比如健身、瑜珈,老是告诉你放空,把心里的事扔掉了,今天股票红绿跟你没关系。就像多牛一个人在你跟前,你看不见他就完了。每 个人都是平等的,众生平等,不管他的社会地位高低,不管一个人身体状况如何,众生平等。要求守静 ,你得安静下来,不要笃信什么,“万物并作,无一观复”,万物指的动物、事物、植物,所有具像的 、抽象的都叫万物,万物同时在生长,同时在成长,我看着你,“观”本身是看的意思,“复”是重复 ,一个是看,反复看,就有喜欢、研究的意思。所以我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观复”。

    观复博物馆搬过三次,第一次选了一个点,当时觉得那个地方文化氛围重,当时北京没什么文化氛围,唯一有个地方叫琉璃厂,是晚清到民国建立的一条文化街,当时有很多著名的人,像罗振玉先生, 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先生等。还有很多不清楚的人,都在琉璃厂待过,比如陈独秀先生、张学良先生。 陈独秀两个儿子都做过古玩店的少掌柜,张学良也做过少掌柜。我在琉璃厂选了一个地方,一幢二层楼 非常美,我考察一下地址,陈独秀在这个地方待过半年,我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在这里待过半年,应该立一块牌子。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先生,曾经这么深地介入我们所说的收藏。我今天受上海艺博会、受祝君波先生委托讲这个课,一定要讲收藏,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了解,只要你喜欢收藏,只要你喜欢任何东西,只要你拿到手里,你对它的了解立刻比平时多很多,这就是文化对你的诱惑。

因为一开始不知道这事的厉害,我头十年非常艰难,为什么艰难?要不停地往里搭钱,因为要让它活下去,就必须施肥浇水,当时社会不存在这个环节,我们今天文化消费变成大众必要的消费,有些消费叫 刚性消费,如果把文化消费去掉,会不愉快。在20年前的时候,这个消费是很低的,很多人不喜欢这个 。不花钱看看还行,进了以后还说这东西是啥,没什么劲。在那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养育它,所以非常艰难。就搬家,搬到这儿,搬到这儿我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最终盖一个博物馆,因为我做了这么长时间博物馆,很清晰博物馆如何生存下去。我们博物馆在中国五千家博物馆要纳所得税,缴税是我的光荣,表明我的能力。这个缴税其实有赖于全社会对文化真正的需求,如果我们社会对文化是假象需求,那这个钱收不到。

为什么我们博物馆要收费,包括上海观复博物馆。我原来在门口有这么一段话,是这么写的:每一个购 票参观的人都是本馆赞助人。北京馆最初的时候门票是50块钱,我们算了一下,参观成本200块钱,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一个人进来参观看到这种环境,是200块钱资金支撑这件事,你只交了50,我贴了150, 但是我依然认为掏50块钱的人,就是我们的赞助人。当然我希望仅门票一项就可以支持正常运转,那是最快乐的事,但目前做不到。上海馆费用就高了,所以上海馆的门票价格定的是北京馆一倍100块钱,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等都会有优惠。用金钱描述文化,好像是非常不礼貌的事儿,这恰恰是文化是否能良 性生存的基本保障。我们过去认为文化是不花钱的,我们看了,也拿不出去,你也不少一块,为什么要花钱,因为你们每个人对文化的尊重,导致文化能够向最好的方向良性发展,这就是我的态度。所以我一直坚持收费。

这是2000年的时候在杭州建的杭州馆。2003、2004年建的厦门馆,厦门馆很小,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 出门就是大海,旁边远看日光岩,什么坐在那儿,心里特别舒服,那个建筑不能动,就那么大点,但是无论大小,它都是传递一种文化精神。这是室内的实景(PPT)。

这是上海观复,我这两天采访中一直说,上海的决策层有远见,你去上海中心37层。当上海中心是封闭 的时候,我几十次登上那个楼,当时不像现在坐电梯可以直达上去,我那时候还没有任何围栏。上海是中国东西方文化结合最好的地方。我老说中国有三个城市跟西方接洽比较多,一个是广州,一个是上海 ,一个是天津。天津土洋结合比较多,上海东西结合比较好,像楼上艺博会的布置做得特别好。上海由 于它特殊地理位置,后发制人,在中国历史上上海是最年轻的,可以类比的大城市,跟东京非常相像, 包括成长时间、发展的轨迹。世界级大城市上海和东京从历史背景中有非常相像的东西,从城市之间的沟通,上海和东京非常容易沟通,包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它跟文化背景有直接的观念。

我们上海中心选择在37层,因为37层有公共空间,是个公共交换枢纽。这个楼体量非常大,可能在座不 能了解这件事。这座楼有多大?我告诉你这楼多大,先说数据,全欧洲倾资本主义近300年的实力盖成伦 敦一幢楼,310米。咱们这楼多高呢?632米,翻一个跟头还多出12米,楼体量57万8千平方米。浦西沿黄 浦江1.3公里所有民国时期盖的老银行、老建筑,加起来就相当于这座楼。这座楼全部运转就是一个城镇 ,里面要容纳三四万人。这里就需要多业态,不可能单一的,比如这楼就办公,别的事干不了,或者这 楼就商场,别的都没有,不可能,所以必须形成小城镇的概念。国家说要做多少个文化小镇。这个楼就 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小镇的概念,它就需要有个博物馆。

六年前偶然的机会,我们跟上海中心方联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要做这件事,非常严谨,然后一直开会、讨论方案。六年过去了,现在可以试营业,我今天早上看了,有不少客人在里面看。做这个馆的 时候,我就想怎么让人家看了以后要达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没来不能想像。第二句话,来了不能复述 。你看完了以后,觉得特别有意思,但又说不太清楚,你自己看吧,我说不清楚,这就达到我的目的。 我们对博物馆的认知,过去停留在这样一个标准,你问一个人,你说那个博物馆去过,他说小时候去过 ,看见什么了吗?看见什么想不起来了,反正是去过。我就记得在高台阶吃面包、吃鸡蛋,什么都记不住,这是我小时候参观博物馆的印象。

我小时候参观历史博物馆,印象就两个事,第一个事老师不停催,“跟上跟上”。第二件事,坐在台阶 ,看谁拿着面包带果仁,喝的是汽水。

这是过去对博物馆的认知叫“我来过”,我一定要改变他们这种想法。博物馆要做成什么样呢?我常来 。我经常来,换展览我来来,不换展览,我也带朋友来。所以你到西方去,你到欧洲各国去,包括到日 本去,会看到博物馆永远有一批孩子坐在地上,永远有老师认真给他们讲艺术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艺术 不能太土。西方老评论我们私德好,公德不好。什么意思?你们家弄的跟艺术殿式的,一出门垃圾没人管。我以后会开课讲如何审美,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的审美不能提高,就从众。比如我一朋友有钱折腾,一进门家门口搁两个罗马柱,家里砌大高台, 搁一个钢琴,干嘛呢?弹交响曲。你想想这人对音乐多无知。那时候我儿子跟我说,你不是老说买一个 特好的钢琴,这钢琴有什么好的,我告诉你,好钢琴是黑的,你的钢琴是花的。钢琴镶满了各种各样乱 七八糟的东西。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没审美是绝症,越花钱病越重。我有个朋友对我说,你看他这 么有钱的人,怎么铺这么一块地毯,他说地毯这么花,你知道过去是铺给窑子的。过去这种风月场所, 花地毯是为了让你兴奋,铺的这么素净,一进去不掏钱了。这就是审美的问题。

所以我希望我们这代人没做到,下一代人一定能做到。小时候去所有的博物馆。到每个地方去,一定看看人家的博物馆,提高自己的审美,潜移默化一定会有好处。我们民族通过这种公共空间,不管是公共收藏,还是私人收藏,提升我们审美鉴赏力,时间长了一定会有改观。

    观复上海观复馆的入门处是水磨石。水磨石在美国应用率高达60%多。我想未来日子中国建筑也会慢 慢向这方面靠拢,尽量不做一些恶俗的地面,不用特别花的大理石。装饰是不常用汉字4000个,过去小 学毕业最多识3500字,识4000多字基本是文字工作者,如果达到五千汉字基本上就是研究文字的人、大学者,这时候无非是汉字存世量10%不到。古代汉语大字典有七万多字,像我这样的人认识4000多字,所以我们就用生僻字做了这堵文化墙。

    陆家嘴在世界上是最有名的金融重地,我们今天讲文化,我们选择在这儿,它有我们文化成长和生 长的可能。我们做了几个馆。每个博物馆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要因地制宜,上海东西方文化 结合最好的城市,所以我们在选择上海博物馆如何做的时候,有如下考虑:第一,宋瓷,宋瓷是中国陶 瓷的美学高峰,前后都不能企及,所以以宋瓷为主,展现了陶瓷最本质的美学标准。第二个馆,东西馆 ,东西方文明碰撞产生的文物,放在这里馆展出。这里任何一件文物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中国的和外国的。所以这里展现的陶瓷,不仅仅是外交方面,我们今年讲“一带一路”,中央现在最大的战略措施 是“一带一路”,为什么文化能输出,是因为我们强大,我们的强大,文化就会跟着我们一块输出。所以在18世纪整个欧洲刮中国风。东西馆中所有瓷器,有中国的神话故事,也有古希腊神化故事,有中国佛教题材、道教题材也有基督教题材,很多绘画摹本是西方人提供的,你看的陶瓷,它就有可能,是200 多年前、300多年前中国人在文化输出的时候,中国工匠的所作所为。

比如这里一组黄花梨家具,大家对黄花梨家具比较熟悉了,一说都是紫檀。但是大家知道吗?当年英国 东印度公司总裁定制的黄花梨家具,完全是英国乔治时期的。我们一开始不能确定,这个东西到底是英 国人做的还是中国人做的,我们在这组家具,除了椅子还有柜子,柜子里抽屉非常多、非常复杂,当我 们把里面东西掏出来看,发现上面有汉字左右、上下,可见这些家具全部是中国人做的,运到欧洲。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雕工的部位,都比英国人雕得细。跟中国雕刻比起来比较粗,跟英国雕刻比较细。但是 你按照中国的雕刻看,就觉得活儿干得不到位,但是比英国当时的雕刻好很多。我们家具雕刻要比欧洲雕刻要细更多。

金器馆,金器馆是我一个很漫长的收藏,金器文物很少,很简单的道理,黄金是全世界共通的标准,在 改朝换代的时候,文化价值会丢失,但经济价值不会丢失。所以会被熔掉,比如战国的文物到汉代没什 么用,所以熔掉当钱花,所以黄金文物反而很难传下去。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积累这部分东西,就 是一点一滴积累,收了很多年,没有给任何人讲。我收藏这部分东西,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中国的,我知 道国家概念建立比较晚,而且早期有很多匈奴在北方,但是它没有国家概念,但是它有经济。我们以中 国为中心,尤其是西亚,当然也有东亚、东北亚,包括韩国,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放射性的影响,这种放 射性的影响是我们今天国家最需要的,我们希望我们在这次腾飞的时候,有经济实力的时候,能让我们的文化放射出去,所以我们做展览的时候,不狭隘,不因为一看这是西亚的,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剔出去。这是伊朗的,我们剔出去,我们认为我们周圈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文化启迪非常重要。就做了金器馆,金器馆布展方式非常有意思,你们进去看会觉得里面特玄妙,这是我说的,你没来不能想象,来了不能复述。

最后做了一个佛教馆。今天的人走的太快太急,比如我30号刚离开上海,昨天又飞回来,中间还跑另外 一个地,所以非常急,很难让自己心静下来,我很希望自己静下来,静下来第一个办法,先把手机关掉 。手机关掉扔到一边,你自己难受忍着,别人难受,找不着你,我电话关12小时没问题,24小时就有谣 言了,说我出事了。手机关12小时,大家认为你在飞机上,你关24小时肯定出事了。那天全家不接电话 ,我妈打过来,直接打博物馆,说怎么不接电话,我说没有不接,当时电话没有声音。就连我妈都认为 我出事了,别人还不都认为我出事了。所以今天电话就搞得你没法放松下来,没法清静,我们就想别的办法,我做宗教馆,这里有个模拟洞窟,一旦走进去,你会忘记你在高空上,你忘记你在现代化大楼。 我们陈列了真人大小的四尊佛像。这尊是尼泊尔,这尊是泰国,这尊是日本的,这尊是斯里兰卡的。你 看佛像的脸跟周边人一样,一看大饼脸就是日本的,一看这个泰国人。各国佛教对文化的影响一览无遗 ,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的中原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为什么不同,一眼看出来的,每个佛像不可避免体现那个时代的信息。如果你看有点辽,有点大理,一看就是假的。有人说不明白怎么看出来,因为它不能透出其他的信息。

我们有很多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时间非常少,他们的词汇跟我们会有很多微妙的不同。比如我跟人聊半 天,我说你是台湾人,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你的词汇跟我们有点不从。我们过去说这个人有特殊的渠道,台湾说这是特殊的管道。渠道是什么?半露天的,有点坦荡,管道是下面。比如我们说多联系,台 湾人一定说多联络,因为我们过去只有特务才联络。电影里的特务联络一下,正常人都是联系联系。


我最后给大家留点时间,上海博物馆四个馆,刚才讲了陶瓷、东西馆、金器馆,还有临展馆,正在展出一些古代的服侍。

接下来讲收藏,毕竟是上海艺博会,我们希望我们的民族在生活富裕的时候,精神要有享受。过去有人 这么说,当你家里陈设艺术品,买艺术品,证明你真正富裕了,当你卖艺术品,是你衰落的开始。真正有钱不是买房子、买车,是你买艺术品,表明你真正踏入有钱有闲的阶层,一旦中道没落,家里遇到灾难,第一件事先把艺术品卖了,没人说家里出事把车子、房子卖了,因为它挡吃、不挡喝。我碰到很多人都是这样,九几年第一批开发商,说我最近有点钱你帮我买点艺术品。我说干嘛,他说我告诉你件事 ,我爷爷发财香港买了点艺术品,中间有事,买了点艺术品使家里兴旺起来了,我就帮他挑了一部分, 那时候九几年买的,真贵,后来真的出问题,事态跟他想象一模一样,就把它卖了,卖的时间正好是艺术市场暴涨的时候,赚了很多钱。他说当时买少了,我说这是你心态不好,贪得无厌,你买和卖的之间差一个零的价钱,还觉得赚少了,你让人活不活。

还有人说你这么贼,当年买那么多地方。我当年人在上海调剂商店,北京叫委托商店。上海这种调剂商店,我当年来得时候,我记得有陕西南路,路口挺大的,我进去一看大青花盘子,跟售货员说,那女的 我印象特深,那时候我年轻,那女的当时30多岁,一看60块,当年特贵,呼啦很多人围上来,就是一个 青花盘子,雍正的,60块,60块也是我差不多大半个月工资。我说能便宜吗?上海这点好,居然讨价还 价,就买了很多东西。那时候在上海没少买东西。上海还有很多地方,我现在不敢说了,我说完了,人家卖得便宜,人家到时候找我来,包括公家店,东西特好特便宜。

我那时候有点稿费小外快,可以买很多东西,所以收藏给我的乐趣就是买,不知道卖。是因为我们过去 受的教育,卖东西很丢人,尤其做文人,怎么会卖东西呢,就这点事把我救了,因为我没卖,这东西就 变得特别有价值。如果我边买边卖就跟股票一样,赚不了多少钱。就像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包括腾讯 刚上市的原始股票捏到今天,你今天全是大富翁。不卖,这是最好的方式,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而是无意识,因为文化的尊严和做文人的酸腐,才没去参与这件事,并不是我比别人高。

我自己做一个公众号,叫观复导向。一个人要知道导向,一搜索就上公众号上,你会看到很多很有意思 的东西,我会一个一个去讲,要高兴了我会讲过去的故事。我那时候去故宫,带着电筒,带着草帽,我 在陶瓷待着,陶瓷工作人员盯我,你想想戴着草帽看,肯定有点怪,人家就防着我。我在那种情况学习各种知识。

你知道建国以后文物是统购统销的,全北京市就三个点,我所有愿意坐在最重要的点学习,跟他们的老 师聊天,学习知识,看人家卖东西,那时候老师都是挑选的,第一个面善,详和,像那种贼的肯定不行 。第二,要政治觉悟高,党员优先。第三,要心狠。赚人家钱,面不改色心不跳。

那年大年初二有个人,抱着一堆东西,有扳指,巨亮,人一过去脸都是绿的,老师傅,看着面不改色, 说东西很不错,国家可以收购,国家出500块,500块在当年是很大的钱。小伙子大冬天汗如雨下,小伙子说是肯定给我500块吗?他说肯定给500,国家收购。老师傅说,大过节的,没有现钱,给你打一条, 过了年拿这条领钱。这小伙子犹豫,是拿着白条,还是过节一手钱一手货呢?老师傅拍着老乡的肩膀说 ,“小伙子放心吧,国家不坑人。”小伙子把东西放下。赶上新中国建立,我们跟着国家的腾飞曲线吻 合,所有能受苦的时候年轻力壮受苦,没关系,死不了,然后国家发展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参与其中。接 受了很多本不应该我们接受的,我老说比我大十岁的人都没这个勇气做这个活儿,可我小十岁的人,可 能没这个机会平白无故空手起家,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所以我们不能愧对这个社会,社会没有愧对我们,我们就不能愧对社会。

古人说厚积而薄发,我看得很多的时候,我才能挑出最好的东西来。古人还说了,任重而道远,博物馆 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就是任重道远的事,我老说我不做,谁做。

我每次站在讲台上,都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我刚才说了,我不是学者,我是布道,我希望我们国家能 好上再好,我们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提高全社会的审美和全社会对文化的依赖,并且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感 觉,而不是做样子,在这里我倒觉得,今天能坐在这儿,我在这儿看基本没有人退席,证明所有今天来 的人都是对文化有依赖。你们知道我们有过没有文化的年代,我们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知道没有文 化的那种苦难和恐惧,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都读过各种书,我读过很多书,比如我到农村上 一个老乡家,用书糊墙,我说你拿过来给我看,书皮撕了,不知道书是什么,我回到家看,钻到家里, 屋外面锁着,假装里面没人,80年代度过了没文化黑暗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叫《简·爱》。所以我觉得如果文化作为我们全民族真正从内心的喜欢,不可或缺的因素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


谢谢大家!

                                
                                                            艺博讲堂秘书处供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