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书赠《七律·长征》
毛泽东书录墨迹赠人最多的可能要数《七律·长征》了,前后至少有4次。
1936年7月13日,斯诺到保安(今志丹县)采访毛泽东,一连谈了十几个晚上。当毛泽东讲完长征的故事后,提笔书录《七律·长征》,送给斯诺。在翻译的帮助下,斯诺当场用英文译出。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把自己的诗词赠送给外国友人。
在延安时,毛泽东接见王安娜,谈话至深夜12点多才结束,书录《七律·长征》赠王安娜。
1949年开国大典前,朱光要去广东任职,与毛泽东话别,向毛泽东求字,毛泽东书录《七律·长征》赠朱光。
1962年4月20日,卫士长李银桥调离毛泽东身边,请毛泽东写字留念,毛泽东书录《七律·长征》赠给他。
毛泽东将这首诗多次书赠,可能是因为他十分喜爱这首诗。长征是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略转移的得意之作,而《七律·长征》将革命战士的无畏勇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得最充分、最有力。
赠红线女《自嘲》诗句
毛泽东对鲁迅非常推崇,喜欢他的作品,爱读他的文章,也爱书写他的诗句,还多次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读点鲁迅”。到了晚年,每次练习书法,毛泽东差不多都要书写鲁迅的诗句。他说:书写鲁迅的诗句,既可以进一步理解鲁迅诗句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平时有人请毛泽东题词或向毛泽东求字时,他也常常书录鲁迅的诗句相赠。毛泽东书录鲁迅诗句最多的是《自嘲》中的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曾将此诗句书赠红线女。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粤剧表演艺术家,抗战胜利后去香港,1955年底从香港回广州,入广东省粤剧团。1957年,毛泽东在广州观看红线女主演的《昭君出塞》,并邀其共进晚餐。毛泽东称赞红线女返回大陆是正确选择。红线女向毛泽东说,她刚回来,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好工作,请毛泽东写几个字作为座右铭。
1958年11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红线女随广东省粤剧团为全会演出。12月1日晚,演出结束后,红线女又向毛泽东求字。当夜,在住处东湖宾馆,毛泽东欣然挥笔,书录鲁迅的上述诗句,并写道:“1958年,在武昌,红线女同志对我说,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我说:好吧。因写如右。”第二天,毛泽东让人转交给红线女。
赠杨开慧《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的感情世界是十分丰富和复杂的。1923年底,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刚出生一个半月,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要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行前,填写《贺新郎·别友》赠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四
回赠班禅的礼品
1951年5月24日下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在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向毛泽东献赠了哈达和礼品。礼物中有红缎锦旗一面,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字样。另有写在黄缎子上的献词一份,有镶嵌“毛主席万岁”的金盾一座,藏制长寿铜佛一尊,藏制银满扎一套。此外,还有金丝缎、藏香等西藏珍贵名产,以及20世纪初西藏抗英战士使用过的武器、弹药等。
1954年4月,毛泽东在再次收到班禅额尔德尼的来信和礼物后,回信并回赠班禅牛奶分离机一部,扩音机一部,两用无线电收音机一台。
1954年9月27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班禅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12月25日,班禅在二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5年3月9日,毛泽东到北京畅观楼看望住在此处的班禅,并同班禅作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毛泽东说:“昨天我给达赖讲了,我这个人薪水不多,开支不小。一要抽烟,二要喝茶,三还要买点书看。这样一来,所剩无几。你们要走了,我没有什么礼物可送,就送你们八个字:团结、进步、更加发展,作为临别赠言。”
给维吾尔族老汉的礼物
毛泽东一生没有去过新疆,但他与维吾尔族老农库尔班·吐鲁木亲切握手的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库尔班·吐鲁木就是那个要赶着毛驴上北京看毛泽东的老汉,后因组织“阻挠”没有实现。去不了北京,老汉就给毛泽东写信,一写就是7封,还寄了不少新疆特产。库尔班·吐鲁木寄往北京的信件很快就有了回信。受毛泽东的委托,中央办公厅先后4次给他回信,还寄了一张毛泽东的照片。
1958年6月,和阗(1959年改为和田)专区组织优秀农业社主任、技术员和劳动模范进京参观,库尔班·吐鲁木作为劳模代表当选为参观团成员。得知喜讯,老汉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拿出准备好的礼物:桃干、杏干、葡萄干和自家织的粗布等,装了一大布袋。6月28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参观团。毛泽东来到参观团成员中间,与大家一一握手。当工作人员向毛泽东介绍到库尔班·吐鲁木时,毛泽东紧紧握住了库尔班的手,摄影家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第二天,毛泽东专门派秘书看望库尔班·吐鲁木,并送给他10米绒布和他们两人前一天的合影照片。
送给乡亲的礼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亲友到北京看望毛泽东,毛泽东都很热情,亲自接待,一起拉家常、吃顿饭,但吃得比较简单,大多是四菜一汤,偶尔也加个菜。菜以炒蔬菜为主,常见的有炒茄子、炒辣椒、炒苦瓜等。主食是红糙米和小米加青菜做的二米饭等。走时,毛泽东都不会让客人空手而归,按乡下“走人家”的习俗,临走时将礼物送给客人。有的送一套衣裤,有的送一块布料,有的送一双皮鞋,有的送一床蚊帐,有的送一只皮箱,有的送半斤糖果,有的送一根手杖,有的送半条香烟,有的直接给一二百元钱。进京往返路费先由客人或当地政府垫付,随后毛泽东都给补上。1952年,毛泽东的私塾老师毛宇居到北京,闲谈中话及乡亲们的困难,毛泽东当即让秘书取出稿费,并购置了一些布料。因要送的人数较多,怕毛宇居记不清,毛泽东特地在毛宇居的记事本上写了一张便条,内容如下:
谭熙春贰佰万元(笔者注:旧币,贰佰万元相当于后来的200元),
邹普勋壹佰万元,
蔚生六婶壹佰万元,
毛月秋衣料四丈,
邹香庭衣料四丈,
张四维衣料四丈,
毛笔珠衣料四丈。
毛泽东赠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后来要到北京看望毛泽东的人越来越多,目的各式各样,要求越来越高。毛泽东说:新中国成立后韶山很多乡亲想来北京看看,我是很欢迎的,但一年不能来得太多,来多了我招呼不起哟。你们来去的一切费用都是我用稿费付的,另外还要给当地政府添麻烦,所以不能多来。生活确有困难,我可以接济点,至于安排学习工作这类要求就办不到了。
从此,毛泽东给到北京的乡亲不再送别的东西,只添衣裤,布料也由毛料、绒布变成棉布了。看来,毛泽东真是有些招待不起了。
呈赠邓宝珊全会报告
1938年5月,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的邓宝珊路过延安,住在城里的骡马大店。毛泽东得知情况后,特派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金城前往联络,转达欢迎和挽留之意。在毛泽东的盛情之下,邓宝珊在延安停留一周。从此,两人成为朋友,书信往来和礼物互赠相当频繁。邓宝珊每次途经延安,都要与毛泽东会面交谈。
1938年12月5日,毛泽东致信邓宝珊,通报敌情:“不论迟早,敌攻西北之计划是要来的,因之准备不可或疏。”信中还说:“特嘱陈奇涵同志趋谒麾下报告防务,并将敝党六中全会之报告、决议、宣言等件带呈左右,借供参考。”
1943年6月初,蒋介石打电报给邓宝珊,要他绕道宁夏去重庆开会。邓看着电报,不服气地说:“不指定路线也罢了,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于是,6月17日,他又一次来到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新建的中央大礼堂设宴欢迎。邓宝珊在延安停留一周,多次同毛泽东单独会晤。同年11月,邓由西安返榆林,11月下旬再到延安,停留半个月。因长期劳顿,邓宝珊偶感风寒,毛泽东对他的病情非常关心,请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为其诊脉、开处方。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邓宝珊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御寒,毛泽东送给邓宝珊10张上好的狐皮做大衣料。后来,邓宝珊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人民作出了贡献。
送国民党宪兵月饼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前期住在红岩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但很不方便。经过周恩来的协调,张治中将自己位于市区上清寺的桂园官邸临时让出,作为毛泽东会见中外人士的场所。于是,毛泽东白天在桂园办公、会客、休息,晚上仍回红岩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中秋节前,毛泽东让警卫齐吉树告诉办事处副官朱友学,准备月饼、酒水等礼品,要送给在桂园的国民党宪兵及工作人员。毛泽东还特别交代:有多少人就准备多少份,一个也不能少。中秋之夜,毛泽东在桂园会客厅热情接见了宪兵及工作人员。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谢谢大家。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前,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再一次与在桂园服务的国民党宪兵握手告别: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