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2010艺术品市场反弹强劲 天价神话继续上演
来源:齐鲁晚报 2010-04-07 10:10:37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中国书画继续领跑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凄风苦雨中,中国书画拍卖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中国书画拍卖进入“亿元时代”。

    投资者日益明白投资艺术品的铁律———只要东西对,就没有风险;而经过时间检验的中国书画经典作品具有保值增值的稳妥性。

    据“2010胡润艺术榜”的统计,上榜的前50名艺术家中,国画艺术家从上一年的8位一举跃升至19位。“2010胡润艺术榜”指出,中国企业家越来越了解艺术市场,在收藏方面,除了收藏手表和珠宝之外,他们喜欢古代书画更甚于当代艺术,收藏古代书画的富豪人数比收藏当代艺术品的多10%。

    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辞世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画大家齐白石,坐上了2009年全球艺术品销售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艺术大师毕加索对齐白石赞誉有加,称其为“最伟大的东方画家”。目前,莫奈、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最高价是上亿美元,而齐白石作品的最高纪录与之相差还很大。业内人士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点较低,发展空间还很大,现在,齐白石的画价仍处低位。

    中国书画作品能否延续上年强劲走势?中国书画作品能否创造崭新纪录?人们充满期待。

    当代艺术能否创佳绩

    尽管有人质疑天价画作是“炒作”,但当代艺术的的确确火了一把。2 0 0 7年,中国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所占的份额首次超过了法国,位列世界第三。在2007年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成交量排行榜上,中国当代艺术家狂飙突进,竟然占据了36席。2008年,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以4740万港元落槌;未满一年,在2 0 0 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他的“失忆与记忆系列”之《无题》,只拍出了480万港元的“零头价”。

    自2 0 0 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当代艺术犹如坐上了过山车,行情一路下滑,各大拍卖行也纷纷缩减了当代艺术的规模,众多当代艺术家的身价也是大打折扣。而到2 0 1 0年初,当代艺术突传喜讯,在今年2月举行的伦敦当代艺术拍卖周中,苏富比与佳士得共达成交易额7. 9 5亿美元,是去年2月同期成交总额的2. 5倍,成交率超过了90%。

    这一成绩无疑为跌入低谷的当代艺术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这似乎预示着当代艺术市场正在理性与平稳中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在市场利好的形势下,是否如有关专家所言,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将“触底反弹”,这是此次春拍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瓷杂潜力巨大

    2009年秋季拍卖会,瓷器成交量同比虽有所缩减,但仍能看出它具有一路高歌的潜力。

    2009年秋拍,瓷杂类拍品有34件藏品入围百强拍品榜,其中清乾隆的拍品一如既往受藏家关注。香港市场在该领域的表现一贯可圈可点,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两位顶级收藏家间上演了一场历经1 0分钟、3 6次举牌争夺《乾隆宝座》的精彩好戏,实在是为今年香港略降温的拍卖市场添了一把火。

    瓷杂市场的变化显示出相对成熟的特征。而这一市场的热点转换也随着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而逐渐发生了变化。普遍看好的《明成化》、《青花缠枝》、《黄蜀葵宫碗》并没有超过预期的表现,彩瓷类拍品也较往年出现了较多的流拍现象。

    但是单色釉瓷器表现较为出色,掀起了小小的高潮。以单色釉为审美风尚的时代通常是士人美学和文人情操占据社会文化主流的时代,那么,单色釉在2009年的一抹亮色,是否表现了这个时代人文特征的微妙变化,是否涌现出了新的商机,只能等市场自己来说话。但是,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瓷器历史和艺术价值研究和挖掘,并将这些研究与当下时代风尚进行有机结合,我们才能把握瓷器拍卖市场的动向和变化。

    珠宝拍品看好

    目前中国的钻石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业内人士甚至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将成为下一个稀有宝石的大买家。这一点在本季香港苏富比春拍预展上可见端倪。

    “近年来,中国市场对高端珠宝的购买力越来越强。”香港苏富比市场部主管容灵芝说,珠宝将是此次春拍上备受瞩目的一块。

    回流藏品要谨慎

    在近几年的拍卖中,回流藏品专场已成为各大拍卖公司不可或缺的拍卖专场。而如今,拍品征集难度逐渐加大,各大拍卖公司也是纷纷出国跨境淘宝,征集回来的海外回流拍品更加受到藏家青睐。然而,藏家也要注意分辨真伪,并不是所有征集回来的拍品都是值得收藏的精品。

    综观全球艺术拍卖市场,信心和市场增长皆有攀升之势,其中亚洲表现尤为出众。国际以及亚洲区内新进藏家迅速冒出,其中以中国最为突出,不少国际拍卖行看准了时机,营销中国艺术品,来博得更大关注。在此状况下,中国艺术品价格能否理性攀升,人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