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晓峰看来,大芬的行画复制不是太多了,而是发展并不充分。大芬现在有名气、有销售市场,但是并没有产业发展最为基础的生产、加工基地。“大芬现在虽有近千家门店,但多为作坊式小企业,企业员工上500的稍大型企业几乎没有。”
为了说明问题,任晓峰向记者出示了一连串数据,介绍外地油画企业的规模:浙江义乌王斌集团占地总面积8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6000余人,固定资产达5亿元;浙江义乌华鸿集团占地600余亩,员工2400余人,2009年实现产值7亿多元;福建莆田集友艺术总公司占地面积160亩,员工1800多人……“这些地方名气不及大芬村,却有大型的龙头企业,有实实在在的产值。相比之下,作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大芬村总产值不到6亿,还不及一个企业多,实在是‘有名无实’。”
“由于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大型的龙头企业一时无法发展起来。但大芬村可以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利用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旅游等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任晓峰说。
与任晓峰的观点相似,大芬村画家、海安“523”园区景观设计者周进也表示,海安“523”主题公园整合了多项文化产业资源,以油画创作、油画商品生产和销售为基础,集美学教育、生产交易、景观旅游等为一体。与江苏省海安县相比,大芬的优势显而易见:“别处是硬生生去造一个产业,而大芬本来已具有产业基础,只需稍加规划,进行整体景观改造,就能更进一步地促进产业发展。”
画工心声
“其实不想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画工对于“去留问题”并不敏感。在他们看来,大芬村有上万画工,每年来的来,走的走,实属稀松平常事。“只要有订单,有活干就行。反正我们跟着订单走。”
“免两年房租,我就去了!”
蔡样玺是在江苏海安开店的5个画工之一,1997年就来到大芬的他,对大芬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其实并不想走,但是这些年,房租涨得太厉害了。所以,才想到别处去试试。”打通画工蔡样玺的电话时,他正在海安忙着新店的准备工作。
蔡样玺告诉记者,他2003年曾经在大芬开过一个店,但只干了一年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租金一年一涨,支撑不了。当年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月租3000元。“现在要到大芬租个20平方米的店铺,没有10万搞不定。因为大芬村影响大,外面很多人想来开店,村民不愁房子租不出去。但村内想开店的画工却又无力支付费用,所以只好选择压力相对较小的去处。”
这次选择到海安发展,蔡样玺坦言,海安实际上没有市场基础,他看重的就是当地的优惠政策。他开了间80平方米的店,起租三年,但只需支付一年的房租,共计3万。“虽然这边经济没有深圳好,但是有租金优势,政府也扶持。市场空间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大芬也是发展了20多年才形成现在的市场规模。”
“只要有单,就会一直待下去”
但对于大部分画工来说,大芬村内的店铺与他们并无关系。他们只在乎是否“有活可干”。
画工小谢2006年来到大芬,他非常满意这种按件计算工钱的方式。“活多的时候,我曾经6天没有睡觉。一张一平方米的抽象画可以拿到200块钱。我一天最起码可以画一张。”小谢揉揉因长期举画笔而发酸的胳膊,对记者说,“只要有单,想一直在这干下去。”
来自福建莆田的画工陈雄达来大芬已经6年多了。他告诉记者,在大芬,福建莆田的同伴挺多的。统计数据表明,莆田的画工曾占到大芬画工总数的40%。莆田市政府近年来多次表示将建立莆田油画基地,并频频发出号召,希望大芬的莆田画工“回家创业”。
对此,陈雄达却认为,深圳毕竟经济发达,而且大芬是国际文化品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交易、销售市场。“有订单,我们自然就会有活干,再加上这里每张画的工钱比其他地方要高一些,我暂时还不想去其他地方。”
综合资讯
多家油画企业遇发展瓶颈 大芬油画村:路在何方?
| 相关文章>>更多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发布《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 诚信画廊复核及第四批诚信画廊评选结果公示 首届全国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活动全面启动 国际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关键:增加贸易透明度,中国市场崛起 文化部下发通知 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 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艺术品基金在中国的裂变式增长 尤伦斯狂甩中国藏品 专家谈艺术品市场再遭强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