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居民收入途径
城乡居民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并缺乏有效的投资手段,是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曾指出,中国之所以需要超过9%的年增长率才能保证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需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国民普遍缺乏财产性收入,无法获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产升值溢出效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应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努力形成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格局。
在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的同时,还应增加其财产性收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股票和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开辟境外投资新途径,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更应该进一步保护小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并逐步改变储蓄存款长期负利率的状况,维护广大储户的利益。
为此,应完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法律基础,对群众财产的征用、没收或者被拖欠都应严格纳入法律规制之下,确保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基础稳固。
在农村,应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让更多农村居民获得集体土地的增长收益。积极探索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取得分红、收取租金收入等流转形式。抓紧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私人住宅所有权抵押的办法,让农民财产的价值得到体现。完善农用土地征用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