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翚(1632~1717) 草阁高致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80年作 144.5×60.5cm
王 铎(1592~1652) 行书 五言诗
绫本 立轴 227.5×46.5cm
晚明的画坛与此时的书坛一样,经历着复杂而又开放的转变,显露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极端奇巧的特征。西泠拍卖连续几届都为藏家呈现出诸多明末清初的书画珍品,今年春拍中更是有三件重要的陈洪绶画作同时竞技。此次秋拍将有以下三件博物馆级别的明末绘画上拍:蓝瑛是武林画派的开创者,虽然在董其昌逝世以前便有画名,而实际的活动年龄却不早于明亡以后的二十年间,《拟四家山水》屏是其最晚年风格的巨制,早年时候在细绢上的工绘,在这里已经转变为极为简笔的写意山水。署款虽是仿作四家,却完全保留了自家面貌,其中仿倪云林的一幅不禁令人想起八大山人的种种笔法来。陈洪绶曾是蓝瑛的弟子之一,然而在二十数岁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水仙灵石图》可称为其早年画作的标准之件,黄涌泉在1984年版《陈洪绶作品集》中即以此幅开篇,以后又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翁万戈着《陈洪绶》等众多权威书籍的着录出版,一度归为苏州文物商店所藏。同样来源于苏州文物商店的珍品,以及着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明末绘画,是八大山人的一幅《松鹿图》轴。八大山人的绘画历来是学界与收藏界的瞩目焦点,此件题材颇有长寿、富贵的寓意,尺幅又适合悬挂,相信会博得不小的关注。
龚 贤(1618~1689) 松阴琴韵图
水墨纸本 立轴 52×28.5cm
说明: 吴湖帆题跋。王文心旧藏。
龚贤常常被冠以清代金陵八家之首的名号,实际上,他的活动年份比八大山人还要稍早。在明末的时候,龚贤与复社、东林党人等人颇有往来,到了明亡之时已是接近而立之年,却不得不因为国破家亡的原因漂泊在外,最终在康熙五年(1666年)结庐于南京清凉山下,从此开始过着悉心画艺的隐居生活。在早年时,龚贤受周围文人圈的影响,取用杨文聪等人的笔法,但是已经流露出极为个性的冷逸趣味。成熟以后,则可能与早先同在南京的画家吴彬有着异曲同工的努力——靠近一种极为浑厚宏伟的壮丽风格,以形成后来金陵画派所独有的面貌。《松阴琴韵图》正是表明了这种典型的浑厚风格与传统明末文人意趣之间的渊源。在不大的尺幅当中,虽然没有雄伟巨制所需要的层层山峦,却依旧用此种笔法绘就了一幅明亡文人十分熟悉的生活场景。况且,这种笔法并非是人们意想地那样简单排列,而是极为细腻、松动,又变化多端的。松树上的叶子从最润的部分,到两层淡墨迭加的部分,再到稍干的笔触,最后是浓墨,互相之间都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不断考虑到整体的布局经营,以至于在画完亭顶的部分之后,为了与周围的景物更为协调,立刻添了几下并不让人察觉的笔触。龚贤的这种超凡功力,恐怕也是他的风格在后世无法效仿的原因之一。当然,在习惯了文征明、董其昌一路的鉴藏家眼中,龚的画作确实很难归入他们的风格体系,所以在面对如此颇具文人意味的龚贤画作时,吴湖帆依旧在裱边称其“笔墨殊厚”,这倒也是不足为奇的。吴湖帆收得此作之后,可能又悉心装裱,并将之送予他的表亲,同样作为文人墨客的彭恭甫。吴、彭二人于1924年来到上海,彭恭甫是吴湖帆书画事务所的得力助手,吴湖帆在跋中所用的书风,也说明了是到上海不久的数年中所题。
王 鉴(1598~1677) 仿古山水 水墨纸本 册页(画心十页、跋文一页)
1656年作 25×18cm×10 25.5×18.5cm
说明: 金望乔、景剑泉旧藏。徐邦达、萧平审定。
相比龚贤,吴湖帆可能更醉心于另一位同时代的画家——恽寿平。恽寿平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王”以及吴历构成了“清六家”的美名,作为董其昌之后最为“正统”的书画风格,“清六家”的绘画在几百年里受到无数书画家、收藏家的青睐。反倒是在近代以后,由于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以及政治上的需要,清六家的绘画从坊间的孺妇皆知,渐渐缩小到像吴湖帆这样的传统鉴赏家的书斋中。在今天,如果他们的价值连鉴赏家也难以首肯,那么无外乎两种情形:由于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视,因而伪作极多,真假难辨,在流通中极少有可靠的重要作品;另外发人深省的一点是,现代人的趣味可能不屑于体会,或者根本体会不出他们作品当中那种细腻入微的差异感,以及试图与画史相连的高超格调。
董其昌(1555~1636)、祁豸佳(1594~1683后)、
吴伟业(1609~1671)、王原祁(1642~1715)、
魏之璜(1568~1647)、弘 仁(1610~1664)
等二十七家 名人书画扇集
泥金设色纸本 水墨纸本 水墨绢本
扇册(二十七帧) 1613、1668、1705、1816、1821、1907、1916年作 尺寸不一
说明: 夏应堂题签。王祖锡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