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艺术、评论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奴才能够建造的
来源:腾讯思享会 2013-08-07 22:37:31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编者按:2013年8月1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周质平做客腾讯文化燕山大讲堂,发表了题为“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的演讲。周质平教授介绍了胡适以笔杆子去和枪杆子斗争的一生,强调了胡适的若干观点,包括“把你自己造成一块好的材料,这是你救国的唯一途径”;“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目的不能使残酷的手段变得神圣,而革命往往是我们使用残酷手段时最好的借口”。周质平教授认为,胡适思想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依然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以下为演讲实录:

   回看胡适的一生,看到的是什么?是以笔杆子去和枪杆子斗争。虽然胡适做过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也做过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57—1962年),这两个职务理论上都由蒋介石任命,但我们始终觉得胡适代表的是清流,而不是当道。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始终是关怀的,但关心政治和热衷名利其中有微妙的界线,关怀政治和靠拢权势很不同。1917年胡适回到中国,说“20年内不谈政治”,希望通过文化改良给社会改造打下坚厚基础。但两年以后他说:“谈政治成为我的一个忍不住的新努力”。当初胡适提出20年内不谈政治时,他的一帮朋友就开玩笑说:“胡适是处女,我们是妓女,胡适要保持他的处女之身,不和肮脏的政治有交往。”处女和妓女的比喻虽然是玩笑,但我觉得深刻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的两级关系,好像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关心政治则已,一旦关心政治或者涉入政治,不为处女即为妓女,或者不闻不问,或者以此为生。最好的例子是郭沫若,在两级里郭沫若属于哪一边,大家一看就知道。胡适在政治上给了我们新的典型,他对国事和政治发表他的意见,参与而不同流合污,介入而不为政治势力所吞噬。胡适既不是处女也不是妓女,是良家妇女的典型。我要过问国家的事,可我不会和你同流合污。笔杆子和枪杆子的斗争一直坚持到他死。

   1958年胡适去了台湾,很多人以为他和蒋介石关系非常密切,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这个说法在蒋介石日记公开后不攻自破。蒋介石在日记里对胡适“恨之入骨”,这四个字绝不夸张。蒋介石表面上好像对胡适礼贤下士,非常客气,可骨子里把胡适看成是他的一个心腹大患。胡适1958年到台湾后,和国民党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蒋介石计划连任总统还是雷震案种种,胡适都表示反对。他觉得当时的台湾不够民主是国民党独裁的结果,必须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他甚至给过蒋介石建议:要救台湾,必须“毁党救国”,即要救中华民国,必须毁国民党,让国民党分裂,否则中华民国会随着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而亡。蒋介石听了胡适的建议后,回家写日记时用最刻毒的话骂胡适:“胡适让我做的事是数典忘祖,要我做亡国奴,胡适丧心病狂。”1962年年初,胡适在一次中央研究院的酒会上心脏病突发猝死,蒋介石表面上哀悼他,写了“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对联,可他在日记里说的是:“我终于去掉了反攻复国的心头大患。”

   在许多研究胡适的文章里,尤其是国内,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胡适“浅”,一个是说胡适软弱,总觉得胡适所谓自由主义太过软弱。对于说胡适软弱的,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无论是对毛泽东还是对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还能找出另外一个人比胡适硬吗?1945年二战结束后,胡适从美国发了一个电报给在重庆的毛泽东,希望他能够解除武力,共产党成为第二大党,和国民党一起把一党独裁的政府变成一个多党制的民主政府。后来胡适说:“我没有收到毛泽东的回电。”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和50年代末要蒋介石“毁党救国”的思路是一致的,胡适希望中国领导人能够有这样的看法,朝着民主方向走,但蒋介石、毛泽东没有一个人接纳他的观点。胡适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这最容易说明他在政治上有一种天真。

   1917年胡适回国时,用梁启超的标准来评判,他只是一个“应时之人物”,是一个时代创造出来的人物。到1989年,也就是70年后,胡适反而成了超越时代的人物,超越时代的标志在于他的全集还收不全,这在中国社会演变里值得大家深思。在胡适思想里,特别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一点是他的个人主义。胡适的个人主义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恰恰相反,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易卜生主义》里提出,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造成一块好的材料,这是你救国的唯一途径。他还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如果一艘船要沉下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救出你自己,连自己都救不出,何谈救别人?他讲的是老实话。1930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在文章里他写道:“现在如果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我想这句话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依然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胡适在《易卜生主义》里面还写道:“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独的人。”如果用《孟子》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千万人之以为是,不妨碍我一个人之以为非。

   1949年以后,胡适之所以受到这么多的批评,被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头号敌人,一个原因是在于他1919年和李大钊有过一次辩论——“问题与主义”。胡适的观点是要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反对革命,提倡改良。“革命”这个词在中国现代史里影响太大,一直到1989年之前这个词都是绝对正面的意义。“革命”对中国人有一种致命的吸引,仿佛只要是革命都应该支持,因为“革命”给我们的感觉是在一夜之间把过去所有的错误和罪恶都洗刷掉。可胡适告诉我们:目的不能使残酷的手段变得神圣,而革命往往是我们使用残酷手段时最好的借口。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如此残酷如此血腥,是为了残酷和血腥后面乌托邦式的理想。但胡适说,即使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真能实现,也不能因此不顾手段。这是胡适在“问题与主义”的辩论里非常重要的精义。

   1978年后中国慢慢出现一些松动,这些松动和1978年《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定的关系,此文一般被视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其态度和胡适的实验主义观点非常接近,胡适说的是“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只是几个字的不同。几十年过去了,胡适从罪魁、帝国主义的走狗,到今天其思想逐渐又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自由、民主、理性成为我们久旱之后的甘霖,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思想。胡适晚年写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即因说话而死也要说这句话。中国的言论自由往往是在这个基础上得来的,即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险,争取一点表示不同意见的自由。我希望这个时代能够很快地过去,我们要的是“鸣而不死”,要的是虽然你的意见跟我不同,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这个话的权利。谢谢大家!

(本文依据讲者现场录音编辑整理,未经讲者订正。欢迎完整转载,并务必注明来源:腾讯思享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