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文化财经
书法艺术的创新和欣赏-刘小晴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中国文化传媒 中国书画专馆 中国当代艺术馆 当代文化学研究院 www.artsfans.com 2016-11-06 20:30:58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艺博讲堂

 

 

 

 

 

刘小晴

 

书法艺术的创新和欣赏

 

 

(根据录音整理)

刘小晴


主持人:刘老师是我的老同事,他最早是医生,医道很好,她的书法造诣非常深,做过书法编辑,也担任过上海书法协会的副主席。刘小晴老师在书法方面非常有造诣,他和别的书法家进行对比的话,他关于书法理论的书写得最多,他在书法教的学生最多。他今天他要跟我们来讲一讲他关于书法继承和创新 的一点心得,而且着重讲讲他对王羲之、王献之的认识。

刚才听了陈家泠老师的讲话非常精彩,我觉得书法和绘画还有一点不一样。中国的书法实际上是土生土长的,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东西。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法艺术的创新和欣赏,实际上这是一个大的题目,但是今天只给我一个小时,很难把整个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所以我后来想想,今天就只谈一个问题,中国书法当中最经典的人王羲之。

    从理论上来讲,艺术家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要呼吸一点时代的空气,自己要有强烈的艺术个性, 你这个艺术家将来就成功了。但我觉得“创新”这两个字是一个非常美妙动听的名词,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从近一百年的历史来看,中国的书法在走向低谷,这非常明显。解放前有一批书法家非常厉害, 如吴昌硕、于右任,接下来北京大学的教授沈尹默包括近代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潘伯鹰、白蕉上海可以讲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接下来还有一批人他们也写了一辈子的字,但是明显和前一辈是有差别的。 所以我在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现书法在上海的印象很差。

    上海是藏龙卧虎之地,发现人才很积极,上海这个地方又是文化底蕴非常深的地方,解放前后有一 大批书画家都在上海,上海这个地方又是一个海。任何人掉到海里,大都沉掉,能够游到对岸的寥寥无几。上海这个地方又是科技非常发达、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信息非常流通的海纳百川的一个城市。我们 上海人有一个特点,不排外,只要有本事的人到上海都能够立得住脚。上海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理。但是现在上海的硬件都非常好,软件还不行。所谓软件就是人才。培养一个书画方面的人才,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所以严格来讲,从书法的角度讲,艺术并没有什么创新,没有新旧之谈,我讲书法艺术只有高 低雅俗、好坏之分,传统和创新是要一辈子达到的。所以我现在提出来一句口号,就是我们先要继承, 之后再进行创新。艺术所谓的新是自然到达的,一个艺术家可以追求真、美、好、高原,什么东西都可以追求,唯一一样东西不好追求,就是风格。风格不靠追求,风格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创作出来的 ,它是一种自然的形成。

    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创新精神,而是继承的精神,现在上海是一个商品社会。文化大革 命以后,书法家开始大踏步走向商品市场的时候,我们搞书法艺术,就带来了一种功利性。现在大家碰在一起谈文化、学术的氛围已经没有了,所以实际上现在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再加上电脑对文化冲击太大,手写的功能没有了,都是输入法,所以这是大势所趋。

    我想,我们中国的书法为什么盛行于魏晋时代,那个时候做过统计的,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疾病,再加上自然灾害,男的平均寿命是40岁。当时的人深刻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你要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者大家谈谈艺术、音乐、诗词、人生、药、长寿,这个时候在整个社会里就形成 一种非常优越的文化氛围。它是超越于功利之上而不计较个人利害的。王羲之就是生在这个时期,他做过右军,相当于宰相这样的一个人。后来他开始在书法上下功夫,他和当时有名的卫夫人学书法,后来到北方同游,看了很多碑刻启发,回到绍兴发奋,临池学书法,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到四十七八岁的时候成功了,他对艺术是全身心地投入。

    所以我们有时候翻翻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史,很多古代的文人,以治国平天下为口号,但是很多人在政治上并不得志,最后把人生的痛苦、感情用到艺术上面去,所以这个时候是艺术盛世。王羲之号称书圣来源于此。这是王羲之的画像,他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多,相传他的作品经过三次浩劫,第一次是西 晋,皇帝收藏了王羲之的好多书法,战乱时坐船逃跑,遇到大风船翻掉,第二次是以隋朝以后隋炀皇帝的时候,大火烧了很多,损失很大。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下令全国搜集王羲之的书法,搜集了 1000多件,全部藏于内府,结果长安大战的时候一把火全部烧光。真正能够看到王羲之的字是唐代,所以唐代的时候日本派了很多大使到中国学书法,临走前要带几张王羲之的字走,但是唐太宗没有同意, 只给他们临了摹本。

    文化大革命之前,上海要把王羲之的《丧乱帖》弄回来,物主开高价,结果请示政府,政府说这是国宝我们要拿回来,这个东西要留在我们中国上海。最有名的还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这是王羲之的草书,这是王羲之儿子王珣的,这是王献之的《伯远帖》,这是日本当时遣唐使拿回日本去的东西。


    所以“二王”的东西是我们历史最经典的东西。历史上每一个书法家能够得到右军一体,能够学到王羲之的一点东西,在当代就是一个大师,从历史的角度,从中国整个书法发展史看,我们上海那个时候提出回归帖学里,那时候写了一本《“二王”书法管见》,对王羲之的东西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 把王字写得非常好的是白蕉先生,他的字非常厉害。

    所以我们练就中国的书法,实际上就是练就中国传统书法,王羲之的字为什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实际上他的书法符合了我们中国哲学当中的两大体系,第一他是走中庸之道,肥瘦适中,把每一点都做到恰到好处,增加一点太肥,少一点太瘦,走中庸之道,他的字有严格的法度在里边,难写。

    第二,他的字平和简静。有人批评王羲之的草书有少女才,不是偏向阳刚之美,主要始终是变化的 。我把他所有的签字放在一起,没有一个是一样的。所以王羲之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们中国最经典的东西 ,这是历史上达不到的东西。他的字有一种非常高雅的气息在里面,平和简静,这是艺术当中最高的境界。历史上每一个人练就王羲之,付出的程度不同,出来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它里面包含的哲学思想是一样的。

    所以怎么来学习王羲之?我提出了几个方法。第一个是采取什么方法?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你们 想,“初唐四家”这批人完全学王羲之的,到了宋代特别是五代的时候有一个大书法家,叫杨凝式,他把王羲之的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四家”都是学王羲之的,苏东坡也是学王羲之,蔡襄也是。他们一辈子练就王羲之,把王羲之字写得漂亮,到晚年的时候,在楷书上再去学李北海的东西。到后来董其昌等人都是学王羲之的。

    所以我想中国书法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的东西,他在书法里面,在整个文化系统当中,虽然是小道,但是包含了很多哲学的思想在里面,所以刚才谈到创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搞书法的人都应该是沉下去,能够扎扎实实地用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里去。中国书法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宝藏,我喜欢收藏字帖,家里几大书柜里都是字帖,你选时无所适从,不知道练哪一本好。但是我觉得我们搞艺术的就是要学正宗的东西,出来的风格你不要担心类同,就是这个样子。

    当一个人用了最大的功力,当然方法要对,当你打开这扇大门的时候,看到一箱子金刚钻、一箱子黄金、珠宝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道选哪样好,但是精明的人只带几样经典的东西。一辈子都够用。最简单的东西也是最复杂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就是要研究点划,从千变万化的形式当中找到内 部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练就是找到规律,第一是找到形的东西,书法是形,从形式当中求得它的笔法 。书法用不着你出去写生,字帖就是你的老师。

    接下来我们就是要练一个法的问题,练就法要从“十八层地狱”走出来。第二层楷书的结构,第三层楷书的章法布局、然后各种流派、风格。要雄视古今。唐代几家,宋代几家,要纵横博览。所以我们练就“法”的东西,是我们练就书法非常重要的,中国书法以“法”字相许很有道理的。接下来再上一 层,我们要练就中国书法的“理”字,理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比如写字骨和肉要相称,要有厚度, 要有气,还要有韵,还要有节奏。节奏可以产生很多变化,模式上的变化都可以产生,这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要追求形式的美,要追求自然的美,这里面就有共性的东西。

    艺术的境界还要从理“上升”到“道”的境界,上升到这个境界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了。中国书法就是如此。假如创新和继承的功夫就是从形到法、从法到新,这个传承的过程要花99%,“新”是最后1% 的东西。这是最后自然形成的东西,所以创新二字实际上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东西,是一种风度。

    一个人五官端正是基本的要求,所谓的不同是面貌不同,面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书法追求由内而外的各种自然美,所以创新两个字实际上不是夸张的东西,而是非常微妙的东西。

    我们在创新的过程当中还要追求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所谓内心的东西,就是一种质感。一个点划能够深入到纸头里面去,点划有厚度,能够藏骨头包在筋里,血在血管里面流动,外面看不到但是你体会到它的内涵的东西。并不是追求外在的嚣张,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东西,所以书法真正好的东西是经得起推敲的。

    现在人写字追求大幅的作品,追求视觉的冲击力,这都不是高档的东西。你们练就中国的书法,发现几千年来留下的都是小品,拿在手里把玩的,挂在墙上能够朝夕相对的,今天看、明天看越看越好, 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这个好东西并不是在形式上的夸张、变形,而是非常微妙的一种变化。练中国的书法,我一直认为 真正要写好字并不是容易的事。刚才介绍我的时候说是书法家,实际上真正做书法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一个时代三四百年里,只不过有十几二十几个人称为书法家,所谓“大家”更不能瞎称,大家就是开派的人,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有前人的艺术风格,加上几代人都在练你学你,这才是开派的“大家”。 “大家”三四百年里才出一个人,我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工作者,可能还谈不上一个书法家。这个不是谦虚。真正的评论家是历史。现在整个社会当中,整个书法界当中,实际上艺术批评是欠缺的,而批评是提高艺术最有力的武器,但是现在这个武器没有了,现在都是吹捧。

    有时一句话能够醍醐灌顶,你突然醒悟到自己哪个地方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存在。再加上现在是商品市场,功利性非常强,包括我自己,也避免不了。现在70多岁了,才觉得名和利都是空的, 真正的是你的作品是不是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懂的人还是有的。一个搞艺术的人眼睛永远要高于自己的手。这样你将来出来的东西才能行,一旦你感觉自己无懈可击,感觉自己非常好,那就完了。一个艺术家要把好的吸收进来,把坏的吐出来,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而吐的过程要有判断能力和审美观念,这个能力有了,你就能够看出自己不好的地方。

    真正搞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归根结底来说,靠学一本字帖搞不好,要讨千家米煮一锅饭博彩众长, 如蜂采花最后酿成蜜,这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所以艺术的东西是个体劳动,一个搞艺术的人一辈子就是在造“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底基要造得深广,底蕴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人为写字而写字不会好,它必须要懂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的哲学、书学、美学、文学、诗词等,这是培养一个人高雅的气息。学的时候什么都要学,书学、书法以唐代为打基础。你觉得自己的字有点板,你去学褚遂良的字,发现又太奇,再学颜真卿的字,把“肉”摆进去。要非常灵活地去学习这些东西,在行书 上,今天我拜倒在苏东坡门下,甘愿做他的“走狗”,心要诚,不诚人家不会给你东西的。拜在黄庭坚的门下就学他,做他的“看门狗”心要诚。你抄唐诗、宋词,谁的东西好去拜倒在谁家。当然在采集的过程当中,缺什么补什么,你的字写得比较拘谨就拉开。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最终还是集中在金字塔的塔尖,这实际上有两点,一个是特殊在某一点上,第二是你的风格。所以真正搞艺术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搞艺术追求的不是其他,而是享受的过程。我们所有搞艺术的,人生一定要有精神寄托,要有自己爱好的东西。我的老师注:钱瘦铁先生在最痛苦最潦倒、最落魄的时候,在文革风波天天批斗的情况下,我每天到他家里,他都在写字画画,他把人生痛苦在艺术里加以宣泄,这就是我搞艺术最重要的原因。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祝君波:刚才刘老师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讲书法的继承和创新,我认为他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基础的,提供要把90%的精力放在继承上,然后由内到外自然而然形成创新。他讲了一句话很深 刻,他说古往今来,创新不知道害了多少人。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因为你对创新和传统没有理解的话 ,你去创新,其实你等于把自己的前途毁掉了。他认为书法100%是中国的,没有一点引进,而世界上有绘画,所以绘画有中西结合的问题,而书法没有中西结合的问题。所以书法要花很多的力气去继承传统 。我们听课要仔细听,听了要明白,不要认为刘老师是反对创新的,他是赞成创新的,他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创新。

刘老师今天的演讲,我的体会是给我们上了一堂中国书法精彩的欣赏课,同时对我们怎么学习书法又一堂生动指导课。

 


艺博讲堂秘书处供稿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