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世致用思潮的哲学思想
经世致用思想家们的哲学思想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现象。
孙夏峰既以"阳明王氏为宗" ,又"潜心于宋朝濂、洛诸儒" 。兼采程朱、陆王,在哲学上具调和色彩,属唯心论。李颙深明体用之学,明理学之体,矫理学之用。他主张"学者当先观象山、慈湖、白沙、阳明之书,阐明心性,直指本初,然后取二程、朱子……之书玩索,以尽践履之功。" 哲学上基本倾向陆王。黄宗羲在哲学上受王阳明影响很深,不仅他的名著《明儒学案》的编写以王阳明为中心,而且很多地方发挥了王学的"心外无理"的观点。但黄宗羲在批判程朱理学时,也容纳了一些"无气则无理"的唯物主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明代唯物主义者王廷相等人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唯物主义倾向。顾炎武的哲学观点,明显地褊袒程朱,反对陆王,"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余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其在于今,则王伯安(阳明)之良知是也。" 但他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学风,使他又自发地倾向唯物论。他在哲学上没有系统的建树。王夫之、颜元既批判程朱又批判陆王,皆属唯物论,但其发挥的方面不同:王夫之博大精深。长于理论思维,所以能把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推向高峰,理论上的建树特大。而颜?quot;其学在物,物物习之,而概念抽象之用少" ,理论的思维深度不够。但在哲学上他开辟了向实践接近的新方向,"物物习之"就是这个新方向的概括。李塨、王源与颜元大致相同,所以能组成"北方之强"的颜李学派。唐甄尊"阳明良知之学,直探心体,不逐于物",哲学上属陆王心学派。伹他特别强调了王阳明的事功思想,矫正王阳明后学的空疏,反对只讲心性不谈事功,"性不尽,非圣;功不见,非性" ,"若儒者不言功","但取自完,何以异于匹夫匹妇乎?" 陆世仪常于"理气之间,尽心体验","始知太极为理,两仪为气,人之义理,本于太极,人之气质本于两仪。理居先,气居后,理为主,气为辅。" 在哲学上是程朱派。但在学风上,他对程朱有所矫正,"先生之学,主子身体力行,不尚空知空论,其辨晰物理,至精至实。举凡天文、地理、礼乐、农桑、井田、学校、封建、郡县、河渠、贡赋、战阵、刑罚、荐举、科目、乡饮、宾时、祭祀、丧纪,非惟考核之详明,实乃体认之精审。" 朱之瑜远处异国(日本),与国内思想家的交流较少,但他"攻击道学之士不惟无益反有害,故绝口不为耳" ,他一生"不佞以人事为主,其恍惚渺茫之事不入言论",强调"巨儒鸿土者,经邦弘化,康济艰难者也。 显然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没有系统的哲学观点。傅山"有从正统思想解脱时代束缚的倾向",他欣赏《庄子》,反对正统理学,"老夫学老庄者也,子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 。哲学上他仍属唯心论体系。其他如魏禧、刘献庭、顾祖禹,则哲学思想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