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孤独的战士写是鼓励他们,因此不能把话说得太悲观,要给他以安慰;面对着正在做好梦的青年又不忍心把他们的好梦给打破,所以也要说一点光明的话、说一点舒服的话;对敌人更不会说内心的悲苦,免得他高兴,我再痛苦也不能在你面前有所表现。所以这些为别人写的作品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比如小说、杂文、散文,主要是为这些对象写的,因此在这些文章里并没有把他心中最黑暗的、最痛苦的、最冷酷的部分透露出来,更多是给我们一些光明的亮色。那真正为他自己写的作品是什么?只有这一部《野草》,所以他说“《野草》是我的哲学”。选自“与钱理群一起读《野草》”现场实录第二篇。欢迎收听“腾讯思享会”或“ThinkerBig”公众帐号:
鲁迅写作《野草》的现实背景
我介绍一下鲁迅自己对《野草》有一些什么说法,这有助于我们对《野草》的阅读。大体上,鲁迅对《野草》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想告诉他的朋友萧军“我写《野草》是碰了许多钉子才写出来的”。也就是说,鲁迅的《野草》写作,除了我们刚才讲的思想和心理背景之外,确实还有现实的背景。所以,我们要注意鲁迅《野草》写作的时间——从1924年开始写,我们发现《野草》整个写作的过程,跟大家熟悉的“女师大风潮”有关系——在“女师大风潮”之前,鲁迅写了13篇《野草》的文章,“女师大风潮”之后,鲁迅写了10篇《野草》的文章,也就是说《野草》的写作还有现实反映的一面。鲁迅还具体揭示了有几篇文章是为什么写的,比如他说“因为要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所以我写了《我的失恋》”,“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多,所以我写了《复仇》第一篇”,“因为惊异于青年的消沉,所以我写了《希望》”,“因为面对文人学士们帮助军阀而作,(也就是他在女师大风潮中跟“现代评论派”知识分子的论战,他对那些知识分子的不满),所以我写了《这样的战士》”,而他说“那夜,是为爱我者而写的”,这个“爱我者”明显是指许广平,他还说“当时奉系军阀和军阀混战时,也写了《议决》”。这些作品也是鲁迅作品中相对比较有理由的,有现实背景,比较容易读,所以今天不再详细讲这些篇了。他也说“我的《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点明了他写作的现实处境、现实环境和背景,这是他对《野草》的第一个说明。
“为自己写”的《野草》
对《野草》第二个说明就很重要了。他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另外还说“我所说的话和我所想的常常不一样,我为自己写和为别人写也不一样”,这就有了两个“不一样”,他所想的和所写的不一样,什么意思?鲁迅说过,“很多人都认为我写的都是真话,其实这个太简单了,我确实不想太欺骗人,但我也未必把我心里所想的话全面说清”。所以这是有区别的,我不说假话是底线,但我未必把心里想讲的话全部都说出来,他还有所不说。所以想的和说的不一样。他说“我现在已经写出来的一部分,很多人看了,都觉得我太冷酷了”,有人说鲁迅第一是冷,第二是冷,第三还是冷,他说“其实未必,如果我把我心里所想的最恐怖、最冷酷的话都说出来,如果有人愿意听,这个人就是我的好朋友,但如果这个人都不敢听,我也无所谓。”所以鲁迅所想和所讲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注意。
另外他说“我为自己写和为别人写也是不一样的”,告诉我们鲁迅的读者对象是两个,我们一般可以这样说,我们大致所熟悉的、读得最多的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这些都是为别人写的。这个“别人”是什么?他说是三种人,“第一种人是那些为中国而奋斗的、孤独的战士、寂寞的战士,他们非常寂寞,所以我在旁边为他们摇旗呐喊”,这是第一个对象。第二个对象,“是那些年轻的、正在做着好梦的青年”,这就是在座诸位,是痛苦的但还是做着好梦的青年。第三个对象是鲁迅特有的,“我的敌人,我是为敌人而写的”,鲁迅说“我很注意我的身体健康,但并不是为我的老婆孩子,是为我的敌人,我要活着,就让他们像一个黑色的魔鬼一样的鲁迅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的日子不舒服”,我打不赢你,但我站着让你讨厌,让你不舒服,这是鲁迅的目的。所以鲁迅为孤独的战士写、为做着好梦的青年写、为敌人写,这就决定了他的写作特点。为孤独的战士写是鼓励他们,因此不能把话说得太悲观,要给他以安慰;面对着正在做好梦的青年又不忍心把他们的好梦给打破,所以也要说一点光明的话、说一点舒服的话;对敌人更不会说内心的悲苦,免得他高兴,我再痛苦也不能在你面前有所表现。所以这些为别人写的作品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比如小说、杂文、散文,主要是为这些对象写的,因此在这些文章里并没有把他心中最黑暗的、最痛苦的、最冷酷的部分透露出来,更多是给我们一些光明的亮色。
《野草》里,有最不遮蔽的鲁迅
那真正为他自己写的作品是什么?只有这一部《野草》,所以他说“《野草》是我的哲学”。也就是说,《野草》是一部多多少少透露了他内心的极端黑暗、极端冷酷的一些内心体验,多多少少吐露了他自我的真实灵魂的血肉。当然,你们要注意我的说法,是“多多少少”,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过,幸而有这一部,我们还能够多多少少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能够看到鲁迅灵魂的真和灵魂的深。所以《野草》是一部相对真实的揭示鲁迅个人存在的作品,鲁迅作为纯粹的个人存在在《野草》里多多少少有所揭示,多多少少揭示了鲁迅个人的真实生命状态和鲁迅个人的真实话语。真实的鲁迅话语是存在在《野草》里的,这就是《野草》的特殊之处。其实这也只是“多多少少”,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鲁迅。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了解鲁迅,就要直接面对那个沉默的鲁迅。我自己的书房里就放有鲁迅像,我经常不读鲁迅作品,而是直接面对鲁迅像,进入我的沉思、我的想象、我的理解,这是面对沉默的鲁迅可能是更接近鲁迅的一个途径,那个东西多少有点神秘,靠你自己感悟,自己感悟多少就是多少,沉默的鲁迅才是最真实的鲁迅,言说的鲁迅多多少少有遮蔽,但有所遮蔽中,最不遮蔽的是《野草》,这是《野草》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我们注意到一个特点,鲁迅的《野草》都写在深夜里,鲁迅说“人的言行在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在白天,在大庭广众之中,人是穿了衣服、戴了面具的,就好像今天我坐在各位面前,其实我是戴着面具的、是穿着衣服的,我并不愿意把我的身体让你看见。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个人来到灯下,这时候把帽子脱了、把面具脱了、把衣服脱了,一个赤裸裸的自我,那是真实的。但赤裸裸的自我难道就真的真实吗?不,还有皮肤,皮肤也是一个遮饰物,只有把皮肤掀开看到那里面血淋淋的血肉,那才是真实的。所以《野草》正是这样一部作品,是鲁迅脱掉了面具、脱掉了衣服,而且把皮肤也掀开了,让我们看见那个血淋淋的一个真实的自我。但敢不敢正视这样的血淋淋的自我是需要勇气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说,《野草》是地狱的门口,我们在阅读《野草》时就是站在地狱的门口,你有没有勇气进入这个地狱。今天我们来阅读鲁迅,是大家都站在地狱的门口,有没有勇气进去?我想我们还是要进去。但是,鲁迅却不希望我们进去,他很明确地跟他的朋友说“我不希望年轻人读书我的《野草》,我那一套太悲观、太绝望了”,所以一会要讲的《墓碣文》中的死尸就是鲁迅曾经说的一句话“离开!”,他要把我们推出去,不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他的内心太残酷、太黑暗。因此《野草》是完全属于鲁迅自己的,他的写作方式、语言方式是独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