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拍卖|展览|当代名家|名家|艺术长廊|艺术家  |艺路精彩|方盛英才网|中国书画专馆
专题|评论|人物|传统名家|艺狗|院校|游戏社区|艺术人生|网络学院|中国动漫城|中国当代艺术馆
综合资讯
钱理群:《野草》里有最不遮蔽的鲁迅
腾讯思享会 2013-12-30 13:54:23发表评论(0) 新浪微博 更多

 

 

 

《野草》:独语的鲁迅

   鲁迅的散文有两种话语方式。他的大多数散文,如中学语文课本里选的比较多的《朝花夕拾》里的作品,是一种闲话风的散文,说闲话,大家一起聊天。而《野草》是独语体的散文。。所谓闲话风的散文主要是一种交流,要求或者渴望与读者进行交流,谈闲天,是一种任心闲谈,这时候作者的心态是闲适的、是从容的,而闲谈的内容是非常短暂的,是随便聊天,而且文章结构是信之走之,说哪儿算哪儿,飞来飞去,像放风筝满天飞舞一样。以这样用一种非常闲适的、轻松的心态随随便便谈各种广泛的话题,而且语言结构都是随意的、任意而谈的,注重于心灵的交融。但《野草》是独语,鲁迅说过,在他遇到痛苦时,他总是自己一个人躲进丛林里,自己舔干净身上的血迹。《野草》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他最痛苦时,他独自避开大家躲到丛林去舔干净自己的血迹,独自呻吟,因此他驱赶别人,要让我们离开。鲁迅有一段话可以看他写作《野草》的心情,他说“我独自依靠着栏杆,外面是黑沉的天和黑沉的大地,此外是一无所有了,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他是在这样一个非常寂静的、个人的、唯心的状态中写他的《野草》。这样的独语是拒绝交流的,他不对心灵沟通给予任何希望,他不需要我们理解他,更不需要我们同情他,他没有这样的希望,因此他自觉地要把读者推向一定的距离之外,这样的独语是以读者和作者关系的紧张、排斥为它存在的前提。《野草》里的读者和鲁迅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关系、一种拒斥的关系,因为唯有排斥把我们赶出去,排除他人干扰,他才能够真正独自地直面自己的灵魂,我们看到自己灵魂的最深处,能够捕捉这些难以言说的感觉、直觉、情绪、心灵、潜意识,进行更高更深层面的哲学思考,这是名副其实的心灵探险。

《野草》中鲁迅的焦灼与陶醉

   因此,我们读《野草》,也必须静下心来,甚至要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走进鲁迅那个痛苦的心理,千万不要打扰他,要静静的、默默的去感悟。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排除鲁迅内心的紧张、焦灼,而且为了拒绝我们,鲁迅必须创作出一种另外的艺术世界,要采取陌生化的手段来创造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因此,他要排除通常的写实、描摹这样的手法,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变形的艺术世界,创造一个让我们感到惊骇的艺术世界,这样在鲁迅笔下就涌现出了梦的朦胧、沉重与奇诡,鬼魂的阴森与神秘,奇幻的场景、荒诞的情节、奇突的想象、幽深的诗情,所以充满着“奇峻”的艺术。但作为这样一个充满着无穷变幻艺术变异的创造,也给创作的鲁迅带来极大的趣味,我们读《野草》可以想象到当鲁迅笔下出现神来之笔时,他有一种陶醉感,甚至有些你想不到的句子突然爆出后,我们感到惊喜,我相信鲁迅也感到惊喜,他一定得意极了。所以,正是这样一种语言创造、艺术创造的创造性,多少缓和了鲁迅的内心焦虑,所以我们读鲁迅野草,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焦虑,同时我们还得体会他的得意、他的陶醉。所以看这一面,陶醉在他的语言创造、艺术创造中,那时候他忘了一切,就一个人在那里非常得意地创造,在陶醉之间,而我们的阅读也要进入这样一种陶醉的境界,和鲁迅一起分享他创造的愉悦和创造的幸福。因此,他并不总是沉重的。如果你读《野草》只是感到沉重,大概你没完全读懂,它是一个非常博大的世界。

创造性地阅读《野草》

   这里就提到了创造,不仅鲁迅的写作是一种创造,而且我们对鲁迅的阅读也应该是一种创造。《野草》为我们创造性的阅读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也就是说,诸位要记住,你读鲁迅《野草》是要创造的,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它,同时要创造性地阐释它、发挥它,要加一些自己的创造。这就使我回到我自己对鲁迅的阅读,可以说读了一辈子的鲁迅,五、六十年了,《野草》也读了一辈子,开始完全读不懂,开始读鲁迅作品时把《野草》放在最后读。当时,我有两个文本读不懂:一个是《野草》,一个是《故事新编》,就先读杂文,一直到文革后期,经历了文革的炼狱后才开始懂得《野草》,在文革后期开始研究《野草》,写了最多、最早的《野草》读书随笔。又经过了80年代以来的许多曲折,然后到90年代才正式研究《野草》。到现在再看鲁迅、再看《野草》,还是有新的创造、新的发挥。即使这样,仍然感觉到鲁迅《野草》的很多部分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比如鲁迅《野草》里,我分明感觉到他的《野草》跟佛教的关系,跟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我们通常注意到鲁迅的《野草》跟尼采的关系,这比较容易注意到,但同时跟佛教有很深的关系,但我不懂佛教,到这点就没办法进去了,而且懂佛教不是你读几本书就可以的,佛教也是要感悟的,真佛教不是任何人读佛经就能懂的,因此就要求研究者跟佛教有缘,跟鲁迅有缘,这个人大概就能读懂《野草》,而我们现在这样,只能站在《野草》旁边。所以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不仅他自己具有创造性,对读者的要求也很高,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给我们留下了一种很大的空间,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感到创造的喜悦,对一个能给我们带来创造性的喜悦和创造性幸福的一个文本。

 

 


此文稿依据录音整理,未经讲者审阅,腾讯思享会。

 


 

 

 

 

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  【关闭
 共有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昵称: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精品展头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链接联盟 | 建议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网站介绍 | 会员服务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中国文化传媒中国书画专馆中国艺术品城中国品牌城全球艺术品收藏网全球传媒方盛英才网
北京手机:13817298215   E-mail: artsfans@163.com   邮编:201103
通用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无线网址: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短信实名:中国艺术品收藏网
沪ICP备0605922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2008]199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430号
Copyright Reserved 2007-2024 方盛艺术品收藏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669号